TUhjnbcbe - 2022/7/1 14:13:00
众所周知,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中医的经典著作《难经》认为,一个中医医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通过望诊就能正确判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并据此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被称为“望而知之谓之神”。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就是望诊断病如神。公元年,张仲景在修武县行医的时候,结识了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王仲宣,当时王仲宣年仅20多岁。通过长时间的交往,张仲景发现王仲宣的气色不正,就对他说:“您现在身上有病,是一种潜伏期很长的病,应该及早治疗,否则,到您40岁的时候就会眉毛脱落,到那时就不容易医治了,并且还会危及生命”并说:“如果您现在服用我的五石汤,则可以防止该病的发生。”王仲宣听了,很不以为然。他认为张仲景不过是有意炫耀医术,根本没把张仲景的劝告放在心上,但因碍于情面,就取了中药,放在家里,没有服用,过了3天:张仲景与王仲宣又相聚在—起,问王仲宣,服药了没有,有什么感觉,王仲宣不便讲明,信口答道:“我已经服过了。”张仲景听后摇了摇头说:“我看您的面色、证候根本不像服用过汤药的样子,您为什么这样轻视自己的生命,讳疾忌医呢?”可王仲宣凭着自己年轻体健,仍满不在乎。公元年,王仲宣41岁的时候,果然眉毛脱落,但后悔,为时已晚。又过了半年;就命归*泉,终如张仲景预料的那样。王粲在死前眉毛脱落,很可能患的是麻风病。该病的潜伏期很长。张仲景在其20年前从望诊中便能诊断,真的是断病如神。这个故事一方面体现了医圣张仲景的医术高超,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医上一种重要的疾病诊断方法——望诊。就是通过观察病人来获取与疾病相关信息的一种手段。扁鹊对齐桓侯疾病的判断,就是依靠望诊获得的。这个故事虽然可能有夸大的地方,但通过对人体外在生命活动的观察,确实是可以判断体内的病理变化的某些特征的。这在西医学上也有明确的例子可以证明:比如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如二尖瓣、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会在两颧部出现潮红,说明人体特定部位的颜色变化和相应的疾病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中医望诊能发现心脏问题,二尖瓣面容要及早防治“二尖瓣面容”的主要表现就是两颧发红,双唇发绀,这种明显的面容,几乎已经成为严重二尖瓣狭窄心排血量减低患者的标志了。中医术语叫泛红如妆,面色白而两颧皮肤泛红的表现,其红色表浅,如同化妆时涂抹的色彩,仅浮现于两颧皮肤的表面。仔细观察自己的面部,我们可以观察到四种颜色,那就是红、*、白、青,如果脏腑发生病变,面部这种协调含蓄的颜色特征就会被破坏,而突出地显现出病变脏腑的颜色特征,如心病会显现出红色,可在两颧部出现红色,往往呈嫩红色。心属火,所以红色也主火热病。根据红色的深浅老嫩,可以判断疾病的虚实。实热所表现出来的红色往往是显现在整个面部,而虚热往往红色只显现在颧部,这也是实热和虚热的区别之一。另外,红色还可以见于一种情况。有的风湿性二尖瓣久病或病重的患者,平素面色苍白,但时而会出现面颊潮红,颜色嫩红如妆(就好像涂了一层粉红的胭脂一般),部位游移不定,面色虽红,但四肢冰凉,这种红色,中医上称为“戴阳证”。脸部颧骨增红怀疑心脏问题没重视,发展严重不想手术怎么办?曾经有一个算是来治的比较晚的张阿姨,她已经60岁了,刚开始咳嗽,一看脸部颧骨这个地方,有比较深颜色的这种增红的现象,怀疑有心脏瓣膜病,她没有重视。后来有咳血,胸闷气短,做心脏彩超检查已经发展为二尖瓣中度狭窄,心衰四级,这个面容变得紫红色,嘴唇青紫明显,最严重的时候是晚间睡觉都不能平躺,一平躺之后这个憋气气短非常严重,必须得坐起来,一晚上都是坐着睡觉,非常痛苦。医院治疗也没有得到缓解,直到心衰严重不想手术才找到中医。中医四诊合参,全面了解病情,探求本原,辨证施治,采用中药经典古方整体调和五脏、阴阳,局部瓣膜针对性用药,制定专属于张阿姨的古方膏滋剂和水蜜丸,服用20天就反馈说症状明显减轻,2个疗程下来,不咳血了,终于不用难受地坐着睡了,平躺睡觉最舒服了;随证调方后,继续巩固两个疗程,复查心脏彩超,心衰降为2级,二尖瓣从中度狭窄变为了轻度狭窄,这给了张阿姨莫大的信心,又坚持服用了三个疗程,各种不适症状逐渐消失,生活质量提高,二尖瓣狭窄和心衰都逆转了,她感叹:“真是不试不知中医古方的神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