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
概念
晕厥,也称昏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常见病因
血管舒缩障碍
见于单纯性晕厥、直立低血压、颈动脉窦综合征、排尿性晕厥、咳嗽性晕厥等。
心源性晕厥
见于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排血受阻、心肌缺血性疾病等,如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瓣狭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最严重的是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
脑源性晕厥
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偏头痛等。
血液成分异常
见于低血糖、通气过度综合征、重症贫血、高原性晕厥等。
诊断思路
短暂意识丧失
非晕厥发作
相关体检和检查
晕厥
病因明确
心源性、血管舒缩障碍、脑源性、血液成分异常
病因不明
心脏检查
阳性
心源性晕厥
阴性
神经系统、血液检查
心脏杂音
概念
心脏杂音指在心音和额外心音以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声音。
产生机制
血流加速、瓣膜口狭窄、瓣膜关闭不全、异常血流通道、心脏异常结构和大血管瘤样扩张。
杂音分级
一般采用Levine6级分级法,3级及3级以上的杂音常合并震颤,多为器质性。
级别
响度
听诊特点
震颤
1
最轻
很弱,易被初学者或缺少心脏听诊经验者所忽视
无
2
轻度
能被初学者或缺少心脏听诊经验者听到
无
3
中度
明显的杂音
无
4
响亮
明显的杂音
有
5
很响
杂音很响
明显
6
最响
杂音很响,即使听诊器稍离开胸壁也能听到
明显
杂音分类
心脏杂音分为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连续性杂音、双期杂音。一般认为舒张期杂音和连续性杂音均为器质性杂音,而收缩期杂音则可能为器质性或功能性。
杂音形态
心脏杂音有5种,包括递增型杂音(如二狭)、递减型杂音(如主闭)、递增递减型杂音(如主狭)、连续型杂音(如动脉导管未闭)、贯型杂音(如二闭)。
生理性杂音和器质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
鉴别点
生理性杂音
器质性收缩期杂音
年龄
儿童、青少年多见
不定
部位
肺动脉瓣区、心尖区
不定
性质
柔和、吹风样
粗糙、吹风样、常呈高调
持续时间
短促
较长、常为全收缩期
强度
≤2/6级
常≥3/6级
震颤
无
3/6级以上可伴有震颤
传导
局限
沿血流方向传导较远而广
舒张期杂音
功能性杂音
器质性杂音
二尖瓣
相对二狭见于中重度主闭AustinFlint杂音
风心二狭
三尖瓣
——
三狭(极少见)
主动脉瓣
——
主闭(风湿性、特发主动脉瓣脱垂、梅*)
肺动脉瓣
肺动脉扩张导致的相对肺闭见于二狭并肺动脉高压
极少见
连续性杂音
连续性杂音见于动脉导管未闭(最常见)、冠状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窦瘤破裂。
心脏杂音听诊
瓣膜听诊区
收缩期杂音
舒张期杂音
心尖部
二闭:粗糙响亮、高调3/6级以上全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传导
二狭:低调、隆隆样、舒张中晚期递增型杂音,局限不传导
胸骨右缘第2肋间、胸骨左缘第3肋间
主狭:3/6级以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递增递减型,向颈部传导
主闭:叹息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向胸骨左下方和心尖区传导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狭:喷射性,响亮,粗糙
肺闭:吹风样或叹气样杂音
胸骨左缘第2、3肋间
脉导管未闭:连续机器样杂音,占据收缩期和舒张期,向左锁骨下、颈部和背部传导
胸骨左缘第2、3肋间
房缺:收缩期杂音,伴P2固定分裂
——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室缺:粗糙全收缩期杂音,向四周传导
——
诊断思路
心脏杂音
器质性杂音
杂音部位、性质、强度、传导方向、影响杂音的因素
作出诊断
功能性杂音
病理性杂音
杂音部位、性质、强度、传导方向、影响杂音的因素
生理性杂音
全身疾病所致的杂音
心悸
概念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
病因
心脏搏动增强
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如心室肥大、甲亢、贫血、发热等。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过缓及其他心律失常均可导致心悸。
心脏神经症
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脏本身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年女性。
诊断思路
心悸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是否心律失常;有无引起心脏收缩增强的原因
机体生理反射
剧烈活动、精神紧张、烟酒茶、药物影响
随诊观察
器质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及其他检查
全身性疾病;心脏神经症
伴随症状、部位、性质参阅点击蓝色下面字体
诊断学基础丨心悸
天韵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