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之江心学健康状况可有效预测急性心衰的结局
TUhjnbcbe - 2021/12/16 14:49:00

本期作者简介

郑亚如,医学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医院心内科医师,心衰中心秘书。擅长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疾病及心力衰竭的诊治。发表SCI论文3篇,综述1篇。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徐强,医院心内科主任助理,浙东南院区心内科执行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瓣膜病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起搏学组委员,浙江省心血管青年医师联盟成员,浙江省房颤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擅长心律失常导管消融,起搏器植入,先心病封堵等心血管介入技术。

急性心力衰竭(AHF)的特点是症状或体征迅速发作或恶化,通常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疗。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较高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对AHF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实施及时有效的医疗措施。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是一种广泛验证的工具,用于定量评估过去2周内心衰患者的活动耐量和生活质量,能有效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结果。然而,KCCQ能否预测急性心衰患者的短期和长期临床结果尚不清楚。近期一项前瞻性研究评估了急性HF患者入院时KCCQ-12评分与心衰死亡和心衰再住院的相关性,结果发表在JACC:HEARTFAILURE上。

研究纳入年8月至年5月期间来自全国52家医院的例因心衰住院的成年患者(中位年龄为67岁,37.6%为女性,29.4%的患者属于新发心衰)。所有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利用KCCQ-12评估健康状况。根据KCCQ-12评分将患者分为4组:0-24分、25-49分、50-74分、75-分,评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KCCQ-12评分较低的患者年龄较大,更可能是女性,经济状况较差,NT-proBNP水平较高,且有更多的共病。新发心衰患者入院时KCCQ-12评分中位数高于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ADCHF)的患者。

出院后30天内,名患者出现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再住院。KCCQ-12得分<25分、25-49分、50-74分和≥75分的四个组30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3%、9.5%、7.6%和4.4%。随访1年内,例(38.2%)患者出现复合终点,四个组患者的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6%、38.2%、33.2%和25.4%。新发心衰患者中4组的1年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9.5%、26.5%、21.4%和17.1%。ADCHF患者的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3.2%、42.9%、39.0%和32.2%(P0.05)(图1)。调整混淆因素后,KCCQ12评分每降低10分,急性心衰患者30天、1年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再住院风险分别增加13%和7%(图2)。

与KCCQ-12评分≥75分的患者相比,KCCQ-12评分<25分的患者出院30天内和1年时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再住院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分别增加%和88%(图3)。亚组分析显示,在心衰类型、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冠心病等合并症、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中,上述结果仍有意义。当KCCQ-12评分与NT-proBNP水平和其他已知风险评分模型结合,其对急性心衰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明显提高。

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状况严重受损,KCCQ-12评分每降低10分,复合事件的30天风险增加13%,1年风险增加7%。在新发心力衰竭和ADCHF亚组中结果仍然有意义。结果与年龄、性别、LVEF、NYHA功能分级、NT-proNBP水平、合并症和肾功能无关。KCCQ-12可作为快速初步风险分层的方便工具,可在NT-proBNP水平和已知的风险评分模型基础上,提供更高的预后价值。

之江心学评述:

医院李静教授领衔的,联合国内52家中心的ChinaPEACE5p-HF研究,研究表明利用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KCCQ-12)定量评估的心衰相关健康状态评分,可预测急性心衰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再住院风险,为国内病人的原创性研究。KCCQ-12在NT-proBNP和已建立的风险评分之外提供了额外的预后预测价值。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KCCQ-12定量评估的心衰相关健康状态评分,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短期和长期预后重要性。因此,KCCQ-12可以作为一种方便而强大的工具,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快速初始风险分层,即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广泛使用,以便于快速识别心血管病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较高的需要强化医疗干预的心力衰竭患者。

参考文献

HuD,LiuJ,ZhangL,et.al.HealthStatusPredictsShort-andLong-TermRiskofCompositeClinicalOut
1
查看完整版本: 之江心学健康状况可有效预测急性心衰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