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追求“短平快”的年代,我有些跟不上节奏了。我是传统媒体的获益者,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科普书籍等等,都为我带来过医疗资源,带来过名声。现如今,抖音、快手才是“主流”。曾经接触过多家拍视频的,因为是免费拍摄,我总是喜欢问一句“最终你们是靠什么维持(赚钱)?”在我的内心,付出有回报,企业要生存,总需要讲究一个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吧。接触后了解,靠流量赚钱,“流量”成为了我接触新媒体以后听到最多的词汇。我不是太懂,于是遵循“一停二慢三通过”的原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当然,也有一次对方直接告诉我可以通过“带货”,呃,网红带货,“太”高估我了,于是委婉地拒绝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底线还是需要有的。前不久看到一位原本人设不错的上海女明星因为“奶茶店”事件弄得满城风雨的,“太”不值得,“太”不值得。
工作日,我基本每天7:00出门,回家一般是20:00,即便不是非常忙碌,我也会主动避开下班车流的高峰时间,堵车堵心、费时费油、憋气憋尿——不值得。如果加上我基本上免除了午餐,时间的管理还算是非常有规律的。
医疗,着实属于内卷十分厉害的行业,除了大三甲强专科带头“抢夺”优质的医疗资源以外,医院各个科室,都需要作为东道主安排学术会议,来彰显学术地位以及圈中人脉。于是,你的主场我捧场,我的主场你捧场,当然“抱团取暖”有些时候还是需要的,初时倒也热闹,时间久了,会议“太”多就会身心俱疲。并且,外科医生都“太”忙,手术、谈话、门诊,教学查房、指导学生、论文答辩,行*会议等等,慢慢的很多同行把学术会议安排到了周末和双休日,繁忙的愿意赶场子的“大咖”,一个周末甚至三四场会议。疫情反复迁延,“空中飞人”明显减少,航空业旅游业利空,腾讯、ZOOM等网络会议平台利好。
很多周末,会受到邀请参加学术会议,惭愧惭愧,我很不学术甚至不学无术,尤其是看到过某位官员曾经是国内29所大学的“兼职教授”,更是失去了“进步”的勇气。好在我认可的信条“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倒也聊以自慰。周末,难道不是应该调节一下身心,多陪陪家人嘛?
国家倡导西医来多学学中医,中医学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那次会议是让我作为资深的“西学中”医者,分享一下学习心得。我其实是压力重重的。中医学作为一门学科,体系完整,结构完善,在境界上是远远高于现代医学的。无论传说或是纪实(我个人倾向于纪实),反正“神农”(尝百草)也罢,“扁鹊”(见桓公)也罢,真还不是一般“人”。实际应用中,看中医也是需要一些缘分的,人对人、点对点,中医治疗恰似“私房菜”,个体化、精致但无法提供“太”大规模,关键在于找到对的人。现代医学发展很快,检验也罢、设备也罢、药物也罢,循证医学、分类合并,比如诊疗指南、操作规范等等,在大规模使用上更具有实效性。我个人嘛,仍然处在“西学中”的路上,刀草结合,中西合璧。目前还没有“太”依赖任何一项。
本次双休日,应邀参加一场朋友聚会,加深老朋友的情谊,且有缘相识新朋友。席间遇一“奇人”教授,最精彩内容有待于日后资深专业媒体人展奋老师的生花妙笔,我就不再献丑了。我请“奇人”教授诊病,教授边号脉边报出一连串的病症“高血压、甲状腺结节、二尖瓣关闭不全、肝囊肿、蛋白尿(泡沫)……”基本都中,正可谓“容颜未老、心已沧桑”。实则人到中年,危机频现,透支严重罢了。“太”累了。
今日上午,收到“奇人”教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