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小结(一)”]
四、心律失常(I44-I49)
心律失常的定义:是指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一般通过心电图可以确诊。
心律失常的病因: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
后天性: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
心律失常的ICD编码(I44-I49):
分类轴心:心电图的临床表现
I44→房室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
I45其他传导疾患
I46心脏停搏
I47阵发性心动过速
I48心房纤颤和扑动
(无亚目、细目)
I49其他心律失常
注意:心律失常需要在住院资料中找到准确的分型,尽量不分到I49.9
五、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根据血液动力学结合病理生理变化,先天性心脏病可分为发绀型或者非发绀型,也可根据有无分流分为三类:无分流类(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左至右分流类(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右至左分流(如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错位)类。少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另外有少部分患者畸形轻微、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而无需任何治疗,但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校正畸形。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效果已经极大提高,目前多数患者如及时手术治疗,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恢复正常,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并能胜任普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Q20→心腔和心连接的先天性畸形
Q21→心间隔先天性畸形
概念:法洛[法乐]四联征(TOF):是指室间隔缺损伴有肺动脉狭窄或闭锁、主动脉右位(骑跨)和右心室肥大。
Q22→肺动脉瓣和三尖瓣先天性畸形
Q23→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先天性畸形
Q24→心脏的其他先天性畸形
注:左位心是指心脏位置在左半侧胸廓且心尖指向左侧,但存在其他内脏逆位和心脏缺陷或校正大血管的错位。
手术操作及编码
一、体外循环
心脏直视手术需要阻断心脏循环,切开心脏提供无血手术野进行心内操作。阻断循环期间将人体静脉血引流到体外至替代心肺的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然后再由血泵输回体内,维持全身循环,这种绕道心肺辅助循环方法即为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编码→39.61
二、心脏瓣膜的手术
人体的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心腔,两个心房分别和两个心室相连,两个心室和两个大动脉相连。心脏瓣膜就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大动脉之间,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保证血流单方向运动,在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人体的四个瓣膜分别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心脏瓣膜病就是指瓣膜因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出现了病变,影响血流的正常流动,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单瓣膜或多瓣膜病变。当心脏瓣膜出现病变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瓣膜口狭窄,血流流通不畅;二是关闭不全,心脏收缩时血流向前、后两个方向流动。
心脏瓣膜手术主要分两类:瓣膜修复、瓣膜置换
1.瓣膜修复术
心脏瓣膜的修补术、切开术(临床通常称为分离术),分类时首先要区分是闭合性(35.0)还是开放性(35.1)。
注意:经皮的球囊瓣膜成形术不分类于闭合性心脏瓣膜手术,有独立的编码35.96。
小结:关于二尖瓣成形(开放手术)有35.12和35.33两个码。两者区别是:35.12→二尖瓣瓣膜+瓣环成形或者单指瓣膜成形,35.33→单指二尖瓣瓣环成形
2.瓣膜置换术
对于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变,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多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采用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或用生物组织制成的人工生物瓣膜替换的手术,简称“换瓣”。
手术入路主要有三种:
血管内瓣膜置换(介入)
经心尖瓣膜置换(介入)
瓣膜切开置换(开放)
(1)主动脉瓣置换术(介入)→35.05、35.06
(2)肺动脉瓣置换术(介入)→35.07、35.08
(3)心脏瓣膜的置换术(开放)
①主动脉瓣置换术→35.21、35.22
②二尖瓣置换术→35.23、35.24
③肺动脉瓣置换术→35.25、35.26
(4)心脏瓣膜邻近结构的手术
注意:临床上常用的有35.33(瓣环成形术)、35.39(冠状动脉窦修补术)
编码要点:直视下心脏瓣膜置换均需另编码“体外循环”(39.61),还应区分置换瓣膜的类型是生物瓣还是机械瓣,材料不同编码不同。
~文章仅用于交流学习,ICD搬运永远在路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