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是指先天发育畸形或各种获得性病变,如风湿性、退行性、感染等引起心脏瓣膜或周围组织发生解剖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造成单个或多个瓣膜急性或慢性狭窄和关闭不全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显着变化,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心悸、乏力、倦怠、心前区不适、咯血。本病目前主要通过药物结合手术治疗改善,预后较好。
主要病因
二尖瓣狭窄病因风湿热在我国风湿性心脏病为二尖瓣狭窄的主要病因,而西方发达国家以老年退行性钙化为主要病因。
其他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浸润性疾病、心脏结节病和药物相关性瓣膜病等。
主动脉狭窄病因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老年退行性性主动脉瓣钙化和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因主要疾病原发性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以风湿性最多见。
其他疾病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多因腱索断裂、瓣膜毁损或破裂、乳头肌坏死或断裂及人工瓣膜异常引起,可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死、穿通性或闭合性胸外伤及自发性腱索断裂等。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因主要疾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因主动脉瓣叶本身病变和/或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病变所导致。
三尖瓣狭窄病因主要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但是单独存在是非常罕见的,一般和二尖瓣狭窄或者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存在。
其他疾病先天性畸形如三尖瓣闭锁或者三尖瓣下移畸形、右心房肿瘤瓣膜钙化、心内膜炎、类癌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三尖瓣关闭不全病因主要疾病三尖瓣关闭不全通常继发于右心扩大、三尖瓣环扩张,器质性三尖瓣病变较少见。
流行病学
心脏瓣膜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主要以60以上老人为主,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谱的变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例逐渐减少,老年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逐渐增加。
好发人群
青中年者心脏瓣膜病多发生于20~40岁青中年,其中2/3为女性,且患者多有风湿热史。
吸烟及高血压者这类人群易引起动脉硬化,而瓣膜也是血管一部分,所以容易受到影响出现病损。
症状
心脏瓣膜病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发生血栓栓塞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患者常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疲乏和倦怠,活动耐力明显减低,稍作运动便出现呼吸困难。本病治疗不及时可合并出现心房纤颤、急性肺水肿、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
典型症状
二尖瓣狭窄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声嘶,重度二尖瓣狭窄常有“二尖瓣面容”,双额绀红。
主动脉瓣狭窄症状患者会在活动后出现头晕、黑蒙甚至晕厥。也可出现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症状。
二尖瓣关闭不全症状患者代偿期可无症状,当左心衰竭时可有心悸、气促、乏力等。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症状患者早期无症状,或有心前区不适或头部动脉搏动感;晚期可出现左心衰竭症状,急性重症患者有胸痛。
三尖瓣狭窄症状疲乏、水肿、呼吸困难。
三尖瓣关闭不全症状无肺动脉高压情况下,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肺动脉高压合并三尖瓣反流时,心输出量降低,右心衰症状即出现,在此情况下,患者会出现疲乏、颈动脉搏动、肝大疼痛、腹胀、水肿等。
并发症
心房纤颤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相对早期的并发症,有时为首发病症,也可为首次呼吸困难发作的诱因或体力活动受限的开始。此时应尽快满意控制房颤的心室率或恢复窦性心律至关重要。
急性肺水肿此为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双肺布满干湿性啰音,如不及时救治,可能致死。在早期,右心功能还好时,常于剧烈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感染、妊娠分娩、并发房颤或其它快速心律失常,而诱发急性肺水肿。
血栓栓塞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痰、咳血、胸闷、晕厥等。巨大左房、房颤为体栓塞的危险因素。
心力衰竭为晚期并发症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心衰在风湿性心脏病发生率占50%~70%,剧烈活动、妊娠、活动风湿常常是诱发因素。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如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频繁咳嗽,咯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水肿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热为最常见的症状,可伴有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此外患者会有贫血、皮肤粘膜出血及各脏器动脉栓塞引起的症状。其发生率为6%~10%,发生在瓣膜病的早期,晚期瓣膜钙化或心房颤动者更少见;多见于心梗、主闭。感染的细菌常见草绿色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一旦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就可以加重心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