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有关数据显示,个高龄老人14个瓣膜有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谓是真的很危险,而且,据预测,未来这种病有可能超越冠心病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心脏疾病,因其危害非常大,一旦患上需尽早得到有效的治疗,否则将会危及生命。
不再陷入手术换瓣的困境,不“开心”也能开心
人人都知道手术有风险,然而对于高龄患者,则更是险上加险,甚至是担心下不了手术台,所以对于换瓣手术来说,早前一直有这样不成文的共识:建议高龄老人不要轻易接受换瓣手术,因为开胸凶险。那吃一大堆西药缓解也不行,长时间下来损伤肝、胃等,于是很多老人和孝顺的子女都找到了中医来治疗,中医治疗从人的整体调治,对症下药,效如桴鼓,不“开胸”也能开心。
中医如何调治高龄老人的瓣膜病呢?
一是审察内外,整体察病。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发生病变,局部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病变也可反映于某一局部;外部有病可以内传入里,内脏有病也可以反映于外;精神刺激可以影响脏腑功能活动,脏腑有病也可以造成精神活动的异常。同时,疾病的发展也与气候及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在诊察心脏瓣膜病时,首先要把患者的局病看成是患者整体的病变,既要审察其外,又要审察其内,还要把患者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所以说,审察内外、整体察病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是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辨证求因,就是在审察内外、整体察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一系列的具体表现,加以分析综合,求得疾病的本质和症结所在,从而审因论治。所谓辨证求因的“因”,除了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通常的致病原因外,还包括疾病过程中之生的某些症结,即问题的关键,作为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这就要求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出的具体证候,从而确定病因是什么,病位在何处,其病程发展及病变机制如何,根据病状,仔细地辨证,就可对疾病有确切认识,诊断就更为正确,在治疗上就能达到审因论治的最高境界。
三是四诊合参,从病辨证。诊断疾病要审察内外,整体察病。那么就要对患者做全面详细的检查和了解,必须四诊合参,即四诊并用或四诊并重。四诊并用,并不等于面面俱到。由于接触患者的时间有限,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有目的、系统地重点收集临床资料,才不致浪费时间。四诊并重,是因为四诊是从不同角度来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各有其独特的意义,不能相互取代。同时结合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为心脏瓣膜病人指定最适合的调治方案。
中医“保守”治疗兼顾整体和局部,更好地走向康复
在很多人看来,选择中医治疗高龄老人心脏瓣膜病是“保守”治疗,但心脏瓣膜病复杂难愈,不能采用手术轻易折腾,那么“保守”治疗究竟是怎样调理的呢?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探索与实践,再加上广慈中医多年的研究,通过中医系列古方在心脏瓣膜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丰富的案例,不仅能调治局部的瓣膜和心脏病症,还能整体调理全身,把身体的体质状态调理好,是能通过保守治疗更好地走向康复的。
80岁瓣膜病人不远千里求医,治疗结果令全家人不可思议
在临床诊疗中,80岁的吴老先生听说病友老年性心脏瓣膜病逐渐康复,就迫不及待地随儿女不远千里找到武汉广慈中医门诊,由于主动脉狭窄程度已经很严重,还有二尖瓣关闭不全,伴有房颤、心衰的症状,不得不被重视起来,因其面色晦暗、怕冷、下肢肿、不能平躺睡觉,看舌象舌淡,辨证属于心阳虚,针对病症,开具专属的中医古方丸剂和膏剂,并嘱咐他一定要按时服药。
吴老先生看着携带方便、服用简单的古方丸剂和膏剂,内心也曾怀疑过,可服用两个月,她不怕冷了,下肢肿、心慌气短的情况也明显好转了,随证调方后服用两个疗程,复查心脏彩超,瓣膜病得到了逆转,主动脉瓣显示为轻度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解决了,房颤也没有了,重新干起了家务,他却不觉得哪里有不舒服,心脏功能平稳。又连续服用了三个疗程,最令人欣喜的是,原先很多年不能平躺睡觉的情况也没有了。吴老先生再次拿到复查结果的时候,全家人都感觉到不可思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