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心脏磁共振(CMR)进行心功能测定已日益成为临床常规诊断中的重要方法。CMR的心功能定量参数多样且应用广泛,因此图像解读和后处理需有一定的标准,目前推荐使用心脏磁共振协会(SCMR)的后处理标准方案,但是在应用中还需注意个体化评估。如何应用CMR测定心功能?医院刘敏老师将进行具体讲解。
CMR测定心功能的条件
1、扫描序列
评价心功能常用采集方法是二维(2D)分段MR电影技术(Cine),常用序列为真实稳态自由进动(TrueFISP)或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FLASH)序列。
TrueFISP序列采用超短重复时间(TR),对比为T2/T1,信噪比高,且心肌血液对比度高,扫描时间短,不足之处是易受偏共振效应影响,特定吸收率(SAR)值较高;FLASH序列血液和心肌对比不如TrueFISP,流动效应较强,便于观察瓣膜。
2、心功能后处理必备条件
(1)任何分析都应采用无压缩或无损压缩的DICOM格式图像,即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DICOM)图像;
(2)读片人应该进行适当培训,并具有足够的临床经验;
(3)数据获得应符合SCMR的推荐;
(4)临床数据分析应充分使用心脏后处理硬件和软件,一般采用分层积分法。
3、CMR软件要求
(1)可单独显示全短轴电影图像;(2)可在短轴位图像上勾画心内膜和心外膜;(3)可依据长轴位调整左室短轴位房室环的位置;(4)可通过长轴和短轴交叉观察相关层面位置;(5)可同时进行同一层面Cine序列、延迟强化(LGE)和/或灌注图像的比较;(6)可同时比较短轴位和长轴位同一位置的图像;(7)可同时比较本次和前次相似位置图像,进行纵向研究;(8)可进行(半)定量信号强度分析;(9)可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心肌节段牛眼图进行分析;(10)可自动校正心率、体重及体表面积等。
若能使用基线校正或相对比速度成像测量进行血流评价,有利于临床诊断。目前常用软件包括Segment,西门子Argus,GEReportCARD,Q-mass等。
左室功能分析
如图1,a、b、c、d均为由心尖至心底的心脏短轴电影图像,在工作站上逐层勾画出心内膜和心外膜,即可得到各个心功能参数值。勾画时应注意统一标准,乳头肌和腱索均包含或均不包含在内,所得结果才具有可比性。
图1短轴位平面勾画左室心内膜和心外膜(a、b、c、d)
1、可视化分析
(1)在心功能分析前应逐层观察各个短轴心肌平面有无伪影。
(2)应动态分析全心功能,包括评价两心室血流动力学(比如分流、生理性缩窄)。
(3)应从整体性和节段性两方面评价左室功能。根据收缩期节段室壁增厚程度,节段性室壁运动可分为:运动增强、运动正常、运动减弱、运动消失、运动反常。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者,建议使用左室标准节段命名法与供血动脉进行匹配。
2、左室功能参数
包括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心肌质量,以及根据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脏指数(CI)。应根据临床需要量化以上参数。
3、注意事项
(1)应评价从二尖瓣到心尖的所有短轴位图像。
(2)在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完整勾画心内膜和心外膜。
(3)当存在化学位移或磁敏感伪影时,心外膜应勾画在伪影中间。但应注意,伪影一定会影响心脏功能的评价,尤其是节段性心脏功能的评价。可采用磁场均匀度校正、压缩感知技术等对伪影进行校正处理。
(4)心腔的最大容积和最小容积分别代表心室的最大收缩和最大舒张时相。
(5)可能出现偏移,应额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