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热点文章丨林荣基础PR间期对CRT患者的
TUhjnbcbe - 2021/2/19 3:20:00


  心室再同步化(CRT)治疗心力衰竭经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被大量研究证实了其有效性,使无数心衰患者从中获益。基础PR间期延长带来的房室收缩的不同步对心衰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其对CRT治疗的预后意义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这一方面作一综述。

??PR间期指心电图中从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时程,历时0.12-0.20s,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间期,包括激动在心房内、房室结、希氏束和心室内传导系统传导时间的总和。心电图报告自动分析各导联平均的PR间期,如果PR间期延长(PR间期ms)说明房室传导迟缓,代表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的早期阶段,或常预示着心脏存在潜在的结构性病变。

一、人群中PR间期的延长与预后不良相关

??PR间期ms可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往观点认为单独的PR间期ms属于良性病变。之前的调查是在*人或者年轻人中进行。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报告认为PR间期和全因死亡率以及心血管死亡不相关。但近年的一些研究结果正逐渐转变这种认识,中老年人PR间期的延长可能与长期的预后不良正相关。一项对健康的老年人的研究,从年到年入选了名参与者,平均年龄74±3岁,52%为女性,之后通过每半年一次的电话随访以及第1-6,8,10,11年的临床检查,随访进行了14年到年截止。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变量分析PR间期与10年心衰风险、房颤以及全因死亡率关系。结果发现,PR间期每增加29ms,10年的心衰风险增加13%,(95%可信区间,1.02-1.25),PR间期ms,10年的心衰风险增加46%,(95%可信区间,1.11-1.93),未发现PR间期ms与10年房颤风险(风险比1.26;95%CI,0.99to1.61)和全因死亡率增高相关(风险比1.16;95%CI,0.96to1.39.)。(图1A、B、C)

图1.

基础PR间期≤ms和ms的两组人群10年随访生存曲线.

Figure1A两组PR间期人群的心力衰竭事件曲线。Figure1B两组PR间期人群的房颤事件曲线。Figure1C两组PR间期人群的全因死亡率曲线。均校正了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


  分析弗拉明汉研究的数据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长达30年的随访中发现,PR间期ms的人群,每万人房颤的年发生数,起搏器植入数和死亡例数分别为是例(95%可信区间,95-),59例(95%可信区间,40-87),例(95%可信区间,-);而PR间期ms的人群每万人房颤的年发生数,起搏器植入数和死亡例数仅为36例(95%可信区间,32-39),6例(95%可信区间,5-7),和例(95%可信区间,-)。PR间期延长带来相应的绝对风险增加值分别1.04%(房颤风险)、0.53%(需要起搏器植入)和2.05%(死亡)。通过多变量分析,PR间期每增加20ms,伴随调整后的风险比为1.12(95%CI,1.02–1.22;p=0.)房颤,1.22(95%CI,1.14–1.30;p0.)起搏器,1.08(95%CI,1.02–1.13;p=0.)死亡。

??可以说基础PR间期ms的老年人,10年的心衰风险增加46%。普通人群中PR间期ms者,在调整其他因素后的30年的房颤风险增加2倍,需要起搏器植入风险增加3倍,死亡风险增加1.4倍。

二、心衰患者PR间期延长者预后更差

??PR间期延长可将其后的T波及跨二尖瓣血流的E峰推后,使E、A两峰更加融合,犹如E峰被A峰切尾,降低左室充盈的速率。二尖瓣关闭延迟,造成舒张期的二尖瓣反流,影响左室充盈,不利于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的预后。Companion研究将例心衰患者,按PR间期ms或PR≥ms分为两组,后随机接受治疗。结果显示心衰伴PR间期延长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如心衰住院和死亡率更高。

三、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RT)纠正PR间期延长带来的不良血流动力学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房室+双室优化起搏可以纠正PR间期延长带来的不良血流动力学。起搏器植入后,将A-V间期程控缩短,可使E峰提前,恢复两个独立的E峰、A峰,使心室舒张优化,心功能改善。心脏超声测量心室舒张期二尖瓣血流E峰和A峰间的重叠比例可以定量的分析房室不同步的程度(图2)。Minamiguchi的研究分析了房室不同步的程度和CRT应答的联系。研究连续入组了48例窦律的CRT患者。观察6个月后的应答,其中48%的有CRT应答,通过多变量分析发现,E和A的峰重叠率是预测CRT应答的独立因子(相关性1.03,95%可信区间1.01-1.06,p=0.01)。E和A的峰重叠率33%的CRT应答率为73%,而重叠率33%的应答率仅为27%,(73%vs27%,p=0.)。在基线水平更多程度的E和A的峰重叠(33%),更可能出现对CRT应答,提示如果病人的AV延迟更明显,对CRT治疗的应答率可能会更高。

图2心脏超声检查测量E峰和A峰重叠率

四、基础PR间期延长是CRT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与PR间期正常的心衰患者相比,PR间期延长的心衰患者虽然出现CRT治疗答应的可能性更大并能从中显著获益,但自身预后差的基础劣势并没有被CRT治疗完全抵消。

??最近发表在《HeartRhythm》上的一项来自美国和波兰的对照性研究就对基线心电图PR间期正常(ms)及延长(≥ms)患者的临床结局以及对CRT的应答作了对比。该研究共纳入了例患者(PR间期正常者例,PR间期延长者例),记录他们自身的基线PR间期存档,接受CRT植入术后,进行3年随访。研究人群中女性患者占24.7%(平均年龄66±13岁,左室射血分数24%±7%)。通过单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分析发现,基线PR间期是复合终点(全因死亡率、心衰住院率、左室辅助装置植入和心脏移植)的预测因子(危险比1.49,95%可信区间1.02-2.17,P=0.04),但未在多变量分析中得出类似结论(图3A、B)。另外,基线PR间期也是心衰住院率的预测因子(单变量分析:危险比1.6,95%可信区间1.1-2.4,P=0.02;多变量分析:危险比1.6,95%可信区间1.0-2.3,P=0.03,图3)。与PR间期正常的患者比,PR间期延长的患者心室重构逆转率(即左室射血分数提高≥10%)更低(64%vs.77%,P=0.),尤其中心电图呈非左束支传导阻滞者差异更显著(41%vs.68%,P=0.03,图4A、B)。

图3

两组患者(PR间期msec与PR间期≥msec)生存曲线对比

A两组患者(PR间期msec与PR间期≥msec)无复合终点事件生存曲线B两组患者(PR间期msec与PR间期≥msec)无心衰住院事件率对比图

图4

患者伴/不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无复合终点事件生存曲线对比图

A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无复合终点事件生存曲线B不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无复合终点事件生存曲线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CRT患者中,基线PR间期延长是预后不良及心室重构逆转率低的独立预测因子,尤其是心电图呈非左束支传导阻滞样图形的患者。在这个研究里,PR间期延长更多见于男性,有缺血性心脏病,房颤,非左束支阻滞,且较少服用ACEI,所有这些因素可能与CRT治疗后预后较差有关。

??CARE-HF试验显示,无论给予了何种治疗(CRT或口服药物),PR间期延长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在CARE-HF试验里,尽管治疗后的平均PR间期显著缩短,在随机治疗后3个月的PR间期仍然是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这意味着PR间期缩短是CRT治疗有效的指标之一,其对预后的相关程度甚至强于QRS时间的缩短。而基线水平的QRS仅仅是较低效能的预后预测指标。

??对Companion研究数据二次分析的也支持了CRT治疗对PR间期延长的心衰患者有益这个观点。Companion研究纳入例有CRT适应症的患者,按PR间期ms或PR≥ms被分为两组,后随机接受最佳药物治疗或CRT治疗。评价终点是全因死亡率和心衰住院率。入组的患者中,PR间期延长占52%。研究显示心衰伴PR间期延长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如心衰住院和全因死亡率更高。CRT治疗同口服药物治疗相比,PR间期正常或延长的两组心衰患者均获益,PR间期延长的患者从CRT的治疗中获益更大,相对风险下降46%,(P0.01),PR间期正常组相对风险下降29%,(P=0.02)。

??MADIT-CRT研究对基线水平PR间期是否影响非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对CRT-D治疗的反应进行比较,研究纳入非左束支传导阻滞(非LBBB)例患者,跟据PR间期分为两组,一组PR间期ms有例(占78%),另一组PR间期≥ms)有96例(占22%)。主要终点是心衰和死亡,次要终点是心衰住院和全因死亡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了CRT-D和ICD的治疗效果。在非LBBB伴PR间期延长患者中,CRT-D同ICD相比,降低了73%的心衰/死亡风险(危险比,0.27;95%可信区间,0.13–0.57;P0.),降低了81%的全因死亡率风险(风险比,0.19;95%可信区间,0.13–0.57;P0.)。在非LBBB伴PR间期正常患者中,CRT-D的治疗同ICD相比,增加心衰/死亡风险的倾向(危险比,1.45;95%可信区间,0.96–2.19;P=0.)和超过2倍的死亡率(危险比,2.14;95%可信区间,1.12–4.09;P=0.)

??这些数据表明对非LBBB伴PR间期延长的心衰,应用CRT-D治疗是有益处的。而对非LBBB伴PR间期正常的心衰,CRT-D的治疗或许有害。

??综上所述,人群中PR间期的延长与长期预后不良相关。心衰患者PR间期延长进一步削弱的心室功能。基础PR间期延长是CRT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植入CRT的患者中存在基线心电图PR间期延长的,CRT治疗可改善房室不同步,改善心功能,改善预后。但这些伴有PR间期延长的CRT患者的远期预后却与其他CRT患者不尽相同。这些研究结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作者:吴兵 林荣

专家简介


  林荣,泉州市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心电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委员、卫生部海峡两岸心血管学会常委、福建省心电学会理事长、福建心血管分会常委、泉州市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全国巾帼建国标兵、福建省*协委员。


  在心血管内科诊疗方面贡献突出,尤其擅长心血管介入治疗,是福建省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之一。

推荐阅读

陈忠: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中国血管外科高峰论坛

冠心病介入论坛-冠脉园地:冠脉造影基础与Guiding专题侧记(6.1.上海)

卢喜烈:第二十六届中国心电高层论坛(6.1·睢县)侧记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热点文章丨林荣基础PR间期对CRT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