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信息:内蒙古兴医院初艳龙
所读书籍:《心血管系统CT诊断》
原著主编:薛蕴菁、杜祥颖、邢燕
一、风湿性心脏病
1.临床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主要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二尖瓣受累常见,其次是主动脉瓣,基本病理改变:瓣叶增厚、钙化、粘连,造成瓣口狭窄、瓣叶变形,乳头肌和腱索缩短、粘连,造成瓣膜关闭不全。
2.CT表现
观察瓣膜的形态(有无增厚或钙化)、数量、开放程度并评估开放面积,观察各房室腔大小、左心室和室间隔的厚度,观察升主动脉、主肺动脉有无扩张。
二、高血压性心脏病
1.临床概述
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包括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厚,逐步发展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早期表现一般不典型,进展期可表现为:①由于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异常,可导致肺淤血;②左心衰竭常可导致右心室功能下降,形成全心衰竭。
2.CT表现
高血压造成的左心室肥厚首先反映为室间隔增厚。心腔扩大,左心室容积减少和舒张末压升高,左心室EF正常或轻度减低。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大,并注意观察和评估升主动脉扩张、肺血管扩张及肺水肿等征象。
3.重点提醒
①长期高血压病史并出现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重构,并结合心脏扩大、主动脉扩张、肺部情况等进行诊断。
②本病应注意与肥厚型心肌病鉴别,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是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常引起不对称的室间隔肥厚、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流出道可有梗阻。
三、肺源性心脏病
1.临床概述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为肺心病,以慢性者多见,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循环高压引起的以右心室肥厚、扩张为特征的心脏病,最常见原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次为肺动脉栓塞,循环阻力增加和乏氧均可加重肺动脉高压,最终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张,甚至右心衰竭。
2.CT表现
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征象,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呈二尖瓣型心,肺动脉扩张,右心室肥厚扩张及慢性肺病变。肺动脉直径/主动脉直径>1,作为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使用右心室直径/左心室直径评估右心室的扩张,RV/LV>1为中度扩张,RV/LV>1.5为重度扩张。右心室流出道直径、右心室壁厚度及右肺动脉弹性(收缩期与舒张期肺动脉直径之差)也是反映肺动脉高压的可靠指标。
3.常用来评价心功能的CT指标
EDV:舒张末期容积,评价心室舒张功能
ESV:收缩末期容积,评价心室收缩功能
SV:每搏输出量,评价心室收缩强度
EF:射血分数,评价心室泵血功能
CO:每分输出量,评价机体代谢变化
四、上腔静脉综合征
1.临床概述
上腔静脉综合征又称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腔静脉及其分支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上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侧支循环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常见病因包括:①恶性肿瘤,以原发性肺癌最为常见,其次是淋巴瘤、侵袭性胸腺瘤、转移瘤等;②良性病变,主要为纵隔良性肿瘤、非特异性纵隔炎、自发性静脉血栓等;③医源性因素,如血管内介入术后。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头痛、咳嗽、咽下困难、声音嘶哑等。上腔静脉阻塞后与下腔静脉间可有丰富的交通支,主要的侧支循环路径:①胸部侧支循环血管,如奇静脉-半奇静脉系统、椎静脉及肩胛静脉从、纵隔静脉-食管静脉-膈静脉从、胸外侧静脉-胸腹壁静脉从;②腹部侧支循环血管,如腹壁浅静脉、上腹壁静脉、直肠静脉从等。
2.CT表现
①直接征象:增强CT可见上腔静脉或其主要分支不显影或显影呈充盈缺损。
②间接征象:侧支循环开放,如奇静脉和半奇静脉、胸背静脉、肩胛静脉、胸廓内静脉呈多个扩大充盈对比剂的侧支血管影像,若堵塞病程较长,还可显示双侧或广泛胸壁静脉曲张、胸腹壁皮下软组织肿胀。
3.上腔静脉综合征分类:
奇静脉弓上型、奇静脉弓型、奇静脉弓下型及混合型。若奇静脉弓显示不完全或未显示,则以气管分叉为参考标志定位。
往期16大精彩回顾个病例解析汇总
个基础影像病例汇总
全身各部位影像数据
全身14个部位的X线解剖+摄影技巧+读片技巧
全身各部位系统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断层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报告模板(X线、CT、MR齐全)
7本经典影像书籍读书笔记
58医院经典读片汇总
个经典医学影像名家视频讲座汇总
个精品医学影像专题内容汇总
31种常见疾病的分期分型
35种影像综合征汇总
32篇专家共识,规范您的影像检查行为
75位老师求助内容汇总
影像学院篇经典内容汇总
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