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说,他这辈子最难忘的一幕,就是有一次他穿着外裤坐在了我的床边,我光着身子从被窝里跳起来,把他赶到一边去,抽出一张消毒湿巾开始擦被子。
他的原话是,我整个人都震惊了。
「来源:网友-哒啦啦小顽童」
什么是洁癖?
洁癖是所谓的正常人对于异于常规的卫生习惯和思维的人的病理化定义。
那洁癖是病吗?
很多人认为自己这样影响了日常生活,甚至于实在受不了洁癖行为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负担,自认为自己生病了,但是,洁癖本身仅仅是对卫生和整洁有不同与常人的规则和思维方式而已,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某些所谓的正常人的生活习惯,只能用邋遢甚至肮脏来形容,只是因为洁癖人群是社会群体的一小部分,所以众口铄金,自己也觉得自己有病!
从意识层面,要认识到洁癖不是病,是一种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态度
但是如果洁癖造成了两个影响,一是因为洁癖行为花去大量时间以及产生和亲人朋友的矛盾,二是你自己因为洁癖行为心理负担大,情绪容易失控,那么洁癖对于我们来讲,是有问题的。
对于有洁癖行为的她们来说,究竟“癖”在哪里?
已经有无数个她们在社群中讨论过这个问题。学术界其实很少谈及关于洁癖行为学的研究,涉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很难带入社会性哲学的思维范畴中进行论断,本国学者通过日本人的“洁癖”来窥探民族性格的“纤细性”,研究论断中发现语言表达、日常生活以及精神层面的洁癖,在日本与国际之间筑起了难以逾越的的屏障。日本人对工作兢兢业业、集体主义以及协调性为人称道,但是洁癖的排他性也使其他国家人很难融入日本人的生活,表面上的礼貌亲切但是充满距离感;心理学者刘志敏在学报中提出强迫性洁癖是心理健康疾病问题,需要通过认知、满贯、厌恶疗法进行矫治;也有许多局外人认为洁癖的人其实是做作的表现,极度厌恶洁癖行为。
关于洁癖的讨论,主动检索上找得到的信息有些乱,一般分为两种:倾诉,详细描述自己的洁癖起因,现状,各种情绪表达;治疗,各种问医生,问心理学专业人士,问同样状况的人,死马当活马医。知乎、百度贴吧上的相关话题圈子互动讨论热度较高,在百度搜索引擎后台发现每天有超过7w人在检索“洁癖”相关词汇。主要在症状表现、如何缓解等问题,更趋向于对一种病灶式的询问。
。「Baidu搜索引擎后台数据」
。「知乎话题帖子」
在我看来,这些来自社群之外的讨论总是如此落不到点上。洁癖行为多种多样,她们之间也是千差万别。而且,洁癖必须成为众矢之口之前,首先公共场所,是一个让她们产生细菌传播幻想的场景之源。
那洁癖行为源于何由,还是得问她们自己。
作为一个“洁癖”癖好者,我想过自己为何会逐渐洁癖,仔细想想就发现,我的个人生命历程充满线索——我会嗜洁癖,这是一个必然。
「洁癖“虐”我千万遍」
每天回到家就要把当天穿出去的鞋子用湿巾擦干净,用消毒棉片擦手机擦充电线,每两天打扫一次屋子,洗完澡才会上床睡觉,一个星期换一次床单被罩,洗衣服要用消毒液浸泡,生食和熟食用不同的案板和刀子,外出吃东西自带筷子勺子,自带水杯,搭乘地铁时把包放在传送带上安检的时候内心无比痛苦,在外吃东西吃到一根头发感觉都要呕出来,暗暗发誓此生再也不要光顾这家店,友人来访一屁股坐在我的床上,那一瞬间我的内心就像有人点了冲天炮一样,连带着脑袋瓜子都震得嗡嗡响
。「无菌房」
这次疫情可以说巩固了我的洁癖,让本来就病入膏肓的我雪上加霜。疫情期间一个星期就可以用掉一块香皂,感觉家里是无菌房,只要打开门外面就是细菌的世界。去超市的时候和男朋友全副武装,口罩眼镜帽子齐上阵,男朋友照了照镜子说:“这副样子,不偷都像个贼。”连带着猫子们也受了苦,现在每天都要拿出十五分钟给它们洗漱,擦擦眼睛擦擦脚,梳梳毛毛刷刷牙,如果上厕所被发现了,还要四处逃跑以免被我逮住擦屁股。
。「如果我们都是同类人」
也幻想过,如果把洁癖患者们圈在一个环境中,大概率会互相嫌弃吧。毕竟在我心里,自己一个月都没换的床单被罩也要比别人刚换的干净,假设所有洁癖患者都是和我一样的想法,那就有意思了,我们会成为一个绝不和谐的伪乌托邦。表面上和和睦睦,实际上都觉得对方绝对不能称为合格的洁癖患者。如果还可以考级,那就更有趣了,不合格者会被劝退,合格者继续接受考核,努力变得更加洁癖,往上升级。
真是太可怕了。
。当然洁癖真的是我们错了吗?
答案是不一定!!!
放大倍的多重耐药葡萄球菌。图片来源:JaniceHaneyCarr
从伦敦公共场所采集的细菌中,约一半以上都对两种以上常用抗生素(例如青霉素、红霉素)具有耐药性
。当我们从焦躁不安的青春期走过,开始关照自己的身体,探索自己的身体时,会发现种种不同之处。
洁癖是一个很影响生活趣味的问题,因为时间长了以后,自身的那套规则相当复杂,在现实生活里被触发的可能性很大,导致很多事情畏首畏尾,不敢开始,就像上面说的,一件事不是值不值得做,而是有没有让自己情绪失控的风险能不能做。那洁癖的小伙伴怎么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安全感呢?那就只能是在自己的思维模式没有改变之前,学会取舍!
有序是人为的,不是自然发生的,就算是植物不修剪也是东倒西歪,我们身处的客观环境,就是一个不停的被破坏被整理的循环过程,其实日常生活里,引发洁癖的点很多,但99%都是无关生死的小事,那只要是有可能带来风险的,比如街边小吃,拥挤的景区,各种公共场所等等,没事就不去凑热闹,在家里看看书,哪怕闭目养神,学会放弃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至于一定要做的,比如要去上班,要去上课,那就要用一些方法了,核心就是注意力!
幸运的是,我们身处的客观环境,绝大部分都是美好的,那些乌七八糟的事物和行为是极少数,就算在一个封闭空间碰到了,也只是暂时的,学会在同一时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