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有三急”,上厕所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类如厕的条件越来越好,今天就看看古代“王的女人”是如何上厕所的。
公元前年,那是距今遥远的春秋时期,那时候还没有皇帝的称呼,晋国的国君被称为晋景公,操劳一生的他晚年得了重病。
一天,晋景公准备喝粥时,突然捂着肚子冲出去,旁边侍奉的仆人一脸惊愕地追了出去,只见晋景公直奔厕所。内侍在厕门外左等右等不见晋景公招呼自己,于是掀起帘子查看情况,却发现晋景公掉进茅坑里面。
宫廷内乱成一锅粥,晋景公被揪出来后,气息微弱,宫廷御医束手无策,就这样晋景公在上厕所时掉进粪坑淹死了。
在春秋时期的厕所是非常简陋的,所谓厕所就是用石头堆砌的粪池,周围布置遮挡物就完工了。国君的如厕环境都是这样的,可以想象国君妃子上厕所也是类似的情形。
厕所革命历经秦朝,在汉朝时期得到很大改变。根据考古发现,在西汉梁孝王时期,厕所变得更小且更加人性化,厕所整体仍然是由石头组成,但在蹲坑的右手位置已经出现扶手,看来古人虽然没有手机,但是也有蹲坑腿麻的时候。
汉朝的厕所从粗狂走向精致,很可能是受到汉高祖刘邦的启发。刘邦是地痞出身的开国皇帝,成为天子之后行事不免仍然保留本性,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朝臣正各抒己见议论国事,刘邦却内急难忍,一把抓起帽子就现场解决了。
也许正是刘邦的举动让人们臣工发现厕所并不需要太大的地方,从西汉陵墓中出土的厕所来看,汉朝的妃子上厕所的条件也是蹲在石头垒的简易茅坑上。
唐宋时期是历史上社会发展的高速期,厕所作为社会的缩影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唐朝时期的厕所周围已经是用围墙来隔断,厕所内部是方形结构,厕所用石头堆砌的水平也更加细致,更为重要的是,唐朝的厕所秽物槽中被放进去瓦片,目的是防止液体溅在脚上。
唐朝的繁荣惠及到贵族,贵族享受的厕所待遇也在悄然提高,甚至超过皇帝。赵匡胤经过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建立大宋王朝,随后开始南征北战的统一大业。公元年,在大宋铁军的猛攻下,后蜀被灭掉。
赵匡胤在战利品中获得不少的奇珍异宝,其中有一件瓷盆格外引人注目,瓷盆形状奇怪,上面镶嵌着罕见的珍珠宝石,赵匡胤左右端详视为珍宝。
后来,赵匡胤意外得知,这是后蜀孟知祥的便盆,宋太祖愤怒地说,奢侈至此如何不亡!宋朝的手工业发达水平领先世界,在能工巧匠的精心钻研下,各式各样的厕所用具被发明出来,宋朝厕具的材质也得到极大扩展,从陶瓷石质到金属木质,品类齐全。
从春秋时期到唐宋时期,在如厕这件事上,生活在宋朝的女性是最幸福的。不要高兴太早,当宋朝的妃子看到清朝妃子的如厕条件时,会恨自己生得太早。
马桶是出现在明清时期,但是并不像是今天的马桶,古代的马桶只是上厕所的道具,并没有冲水功能。清朝时期,皇帝妃子日常使用的马桶被称为“官房”,而在妃子的寝宫当中有专门的地方来放置马桶,这个地方也有一个官方名称,叫做“净房”。
到这里朋友们就会发现,清朝妃子用的马桶是可以随意移动的,并不是固定的建筑。事实上就是如此,如果妃子需要用到“官房”,就会让身边伺候的人将“官房”准备好,妃子用过之后,奴才们再将“官房”拿走。
清朝紫禁城中是没有公厕的,这是为了防止厕所的臭味影响皇宫,如果仔细算下来的话,故宫中曾经也有过公厕。那是在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出于孝顺母亲隆庆太后的考虑,专门在皇宫中修建了三处可以上厕所的地方,分别在太后寝宫附近、太后看戏的地方和乾隆皇帝的书房旁边。虽然乾隆皇帝建造了上厕所的场所,但是这里并没有放置马桶,仅仅是提供如厕的空间环境。
倒行逆施的袁世凯复辟称帝之后,非常担心一件事,因为袁世凯家族的男性年龄全部不超过52岁,袁世凯找来风水大师破解,大师就让袁世凯在新华门外修建一个厕所。
皇宫中为避免产生的污秽之气污染,因此紫禁城中有一种叫做“倒夜香”的职业,古代的都习惯于讲究文雅,实际上这种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定时将皇宫中的粪便收集起来,然后拉到紫禁城外固定的地方倒掉。
古代缺少垃圾处理以及粪便处理能力,好在城市并不大,将城中的粪便倾倒在野外,也有利于当地土壤肥沃,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块良田。
正是因为紫禁城的规矩,所以皇帝的妃子每人都会有一个专用恭桶,这同样也是便桶的雅称,这是为方便妃子们上厕所用的。
虽然妃子们每人都有恭桶,但妃子级别不同享受的待遇也是不同的,恭桶的贵重程度反映了妃子在后宫中的地位,恭桶的材质分为奢侈金玉型、精美瓷质型、普通木质型。
慈禧是清朝时期最擅长享受生活的人,同时在慈禧掌权的近半个世纪里,没有人能够限制慈禧的奢侈生活,反而不少人投其所好,专门为慈禧创造奢侈生活的条件。
对于上厕所这件事,慈禧代表了清朝后宫妃子能够享受的最高待遇,奢侈程度史无前例仅此一人。慈禧想要如厕时,伺候日常起居的宫女太监就会将恭桶端来,端着恭桶的太监难道不怕臭味吗,他不怕,因为恭桶是没有任何异味的反而是不停散发着香味。
清朝的工匠对妃子所用的恭桶以及如厕用具进行精心设计,在恭桶上面有一个用来坐的架子,架子与皮肤接触的部位还用丝绸进行包裹,增加蹲坑时的舒适感。
恭桶会通过架子后面对准架子中空位置放好,在架子的其余三面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装饰,这些地方是显示如厕豪华程度的重要体现。
当慈禧心满意足地结束如厕后,旁边伺候的宫女会递上厕纸,根据曾经伺候过慈禧的宫女回忆,慈禧所用的厕纸是一种极其细密的纸,非常柔软。
上厕所时臭味难闻即使是现在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慈禧可不会受这份罪。慈禧的恭桶不仅在材质上奢侈,是玉石材质的,在慈禧恭桶里面会提前放进去香料、木屑的混合物。慈禧的恭桶每次用完之后都会经过认真清洗,自然不会有异味,由于里面提前放置香料,还会散发出淡淡香味。
当慈禧出恭后,秽物落进恭桶的瞬间就会被木屑和香料掩盖,就是用这样的办法避免了如厕过程中有臭味产生。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慈禧享受着清朝最高的权力待遇,奢侈程度从如厕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话又说回来,慈禧享受的上厕所待遇不是妃子人人能够享受的,即使是现代人也没这样的待遇。普通的后宫妃子也是在宫女的伺候下如厕,流程基本是一样的,只是在恭桶的奢华程度上有差别,在所用厕纸的质地上有差别,在恭桶里面放置的木屑香料上有差别。
后宫妃子在晚上休息时,一般都会有宫女侍奉在侧,称之为值夜,也就是说在妃子晚上想要上厕所时,宫女要立即搬来恭桶服侍妃子方便,之后再服侍妃子睡下。
按照清朝时紫禁城中的规定,每天天色还未亮时,宫廷中的“倒香人”就会将收集到的粪便集中送出城去,因此各宫的宫女必须在此之前将恭桶秽物交给“倒香人”。
在清朝的皇宫中有专门负责刷恭桶的人,这是一种又脏又累并且地位极其低下的工作,属于是底层中的底层。此外,当皇帝或者后宫主子发怒时,也会作为惩罚人的手段,将人安排到这里刷“恭桶”,这是比罚去洗衣服要严重。
在《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里面,容妃因为废太子的事情惹怒了康熙皇帝,她就是被康熙惩罚去刷“恭桶”。
清朝时期的妃位女性已经是后宫中的佼佼者,从妃位的主子位置被惩罚为刷马桶的地步,也反映了后宫女性的荣辱起伏,后宫女子的生活也是步步惊心,一着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总结
在整体上,古代妃子上厕所的环境,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主脉络而变化的,从夏商春秋时期的粗犷式上厕所方式,物质技术的不发达导致上厕所的环境同样简陋;历经唐宋时期马桶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善,古代妃子的上厕所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明清时期的鼎盛发展阶段,妃子上厕所的环境已经相当完善。
单独而言,妃子虽然同是王的女人,但地位尊卑时刻存在,并且表现在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上厕所,在所用的物件上都显示着妃子的等级,这是封建社会森严等级观念的体现。
特例来说,妃子上厕所的环境还与个人的奢侈程度有关,而慈禧无疑是最为显著的例子,但这也是基于慈禧所拥有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