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环境来说,尿液中的主要污染物是含氮化合物和少量磷。
粪便中主要污染物是氮、磷、寄生虫卵、活细菌和有机物(死细菌、未消化完全的食物)。
我国城市粪便处理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50年代,主要是公厕卫生改造及粪便收集设施建设阶段。
建设了一批简易公共卫生厕所,设立了倒粪站或者派人定时收集城市粪便;全国基本上处于人工淘粪、背粪桶、人力车或兽力车收运粪便的低下水平。
第二次阶段是60~70年代,主要是加大粪便清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粪便清运逐步机械化的阶段。
粪便机械化收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至年全国吸粪车拥有量已接近千辆,约占当时环卫专用车辆的五分之一。
第三阶段是80年代以后,主要是水冲式厕所普及率迅速提高及粪便无害化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水冲式厕所普及率迅速提高,改变我国传统使用的旱厕。大规模的粪便处理设施开始逐步建设。除了将粪便作为肥进行应用外,视粪便为废物处理后排放的净化处理技术。
第四阶段是本世纪最近10年间,随着城市污水管网的普及,将粪便经污水管网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的方式在国内得到逐步发展。
大化粪池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粪便经预处理后,与城市污水处理厂或垃圾卫生填埋场合并处理的方式。
城市里的大便去向是:近年建造的小区一般都包括化粪池,根据一个小区的人口数量设计相当容量的化粪池。居民的大便进过马桶后通过污水管道,冲进小区的化粪池。
化粪池一般都有三级过滤,大便和小便在每一级停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主要靠化粪池的细菌进行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分解沉淀后,由第三级容器流出,此时已经是透明的液体状了,流入市政管道里的污水管,然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达到排放标准后进入自然水体。
过滤示意图农村里的大便:处理一般比较随意灵活。经济发达地区有些农民建房子也开始建造化粪池(因为农田主要靠化肥了)当然,容量是比较小的。比较落后的地方,就直接堆积起来,经过发酵后运到田里当肥料,因为没有条件建造化粪池,另外运到田里当肥料也可以节约部分成本。
如果在城市,下水道的水都会进入专门的污水处理厂,一般不会直接排入到河水中,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病毒一般就会被杀灭的。而且,自来水需要经过消毒处理,自来水是没问题的,这一点可以放心。
尽管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存在粪口传播,但大家一定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两位院士团队的专家表示:目前正在对分离出的病毒进行进一步的传染病学研究和科研,大家不用恐慌,一定要更加重视个人和家庭的清洁,同时注意下水道通畅,避免有可能出现的粪便病毒的传播。
粪口传播示意图而且无论大便中有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我们都应该注意手卫生,勤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非常重要的手段,饭前便后要洗手,接触可疑的物品之后,都应该洗手。
科学防疫,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