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城市有爱,生活无碍。从年杭州启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以来,无障碍坡道、卫生间、停车位、电梯越来越规范和普遍。小小设施的提升,让特需人群走得出来、办得了事,沟通更顺畅。从上学就业到交通出行,再到各类公共服务,一个无障碍的“城市文化”正在逐渐形成。这背后离不开吃苦耐劳、动真碰硬的城管人,他们来自各条线,伸手扶好每个“走得慢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临安区无障碍专班成员们是如何用心、用情、用合力打造无障碍坦途的。
临
山水孕育了不一样的气质
他们用心、用情、用合力打造无障碍坦途
安
临安的地理环境是独特优越的,然而,这样一处宝地并没有承担亚残运赛事,很多人在最开始听到临安要推进无障碍建设时,都十分不解。
“十年可能都没有一个残疾人来”。现在,这样的声音已然消失不见。
一
心心相“临”,数字领杭
目前,临安信息化无障碍建设可谓硕果累累,成效显著。除了散落在各个场景的设施,大家更熟悉的是“青小服”平台。如同一张大网,它可以将无障碍功能一网打尽,发挥强大的集成效应。
青小服的全名叫“青小服·无障碍数治平台”,是青山湖街道推出的数字化、移动化的基层治理平台。平台集“青听码”“手语翻译”“助视器”“无障碍地图”“呼救”等小程序于一体,为有碍人群提供线上智能服务。目前,青小服平台已惠及青山社区居民余人。
(青小服推进会)
今年,杭州推行无障碍一张图的概念,即在地图上显示哪些地方有无障碍设施。青小服包含的无障碍地图既是概念的起源地,也是先行试点的试验田。
“我们和许多残障人士聊天,发现他们其实并不喜欢被人抬上抬下。如果我们真正尊重残障人士,就让他们不被打扰地、自由地出行。”区无障碍专班对此总结出四“得”箴言:进得了门、办得了事、解决得了生理需求、沟通得顺利。无障碍地图把这四“得”全囊括在内,相当于是私密的出行指南,为有需求人士提供长效服务。
除此之外,医院信息无障碍设施建设,医院开创先例。
“你今天的诊断是......”“医生给你开的处方是......”“你应该一次吃3片药......”年下半年,医院开出了全省首张无障碍诊疗智能语音病历,患者或者医务人员只要扫码即可听病历。目前,医院均已覆盖智能语音病历。
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医院增设了在线手语翻译服务等全套信息化设施,验证他们的这些设计是否真正助力到残障人士看病。聋哑人士小潘在独自就医,“一路畅通”后投出了肯定的一票。
医院,临安区的党群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博物馆等公共建筑均在同一时间配备了因地制宜的信息无障碍设施,包括助视器、盲文导览、盲文图书等。
二
沉浸体验,临安有礼
无障碍设施不仅仅满足于有,专班人员也致力使其真正用起来。
年7月1日,一群平均年龄将近70岁的退役老兵在青山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参加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党史学习教育:坐着轮椅的老兵乘坐无障碍电梯来到三楼在低位服务台签到;扫码后,他们耳边响起AI讲解;眼睛花了也没关系,借助电子助视器,老党员们畅快地透过大屏阅读党史书籍......
专班从成立开始就大力推进“红色阵地”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七一”那天,专班特意举办这场活动,让老兵们沉浸体验畅通的无障碍环境。
今年8月,杭州市城管局开展“两个礼让”文明实践活动(礼让盲道和礼让无障碍卫生间),10多名残障代表打来电话询问参加。自“礼让第三方卫生间”活动开展以来,临安区已绘制“礼让第三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标语24处,部分公厕增设礼让语音播报提醒。
现场,市民代表左先生听了残疾人代表的介绍十分感动,在活动结束后拿起话筒自发动员:“通过咱们这个活动,我也了解到无障碍卫生间的功能和作用,在这里我也想发出倡议,大家一起礼让第三卫生间,做文明有礼的临安人。”
这样的活动可以沉浸式地告诉群众无障碍到底是什么,专班也十分珍惜一切能举办活动的机会。
三
源头把关,全程盯办
在信息无障碍设施建设推进的同时,新建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在专班的盯办下也越加规范。
年4月,临安汽车西站经过重新选址和建设,主体建筑即将结顶。了解到这一情况,区专班主动上门查看情况,并邀请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残联等对西站的无障碍设计提前进行审核和讨论。
这一检查果然发现了很多问题:没有大样图,像马桶尺寸、扶手高度等数据没有进行标注;整个无障碍流线没有完全畅通,原本卫生间为了挡水特意设置高差,有多高、怎么改,这些都没有在图纸上标注清楚;图纸上给出的卫生间标识都是普通的男女厕所标识,没有专门的无障碍标识标牌……工人应当对照大样图进行施工,这无疑给后续工作“埋雷”。
问题经过汇总,最终抄送给所有单位。专班每个人都备有小本子,随时记录问题和接下来的行程,从前期设计到中期施工再到后期验收,全程盯办。
文字描述或口头讲述都不直观,专班成员杨建芬就直接在图片上标注扶手有多宽、多高、距离便器有多远,其他人一看就知道具体有哪些要求了。
后来专班人手一张“说明图”,遇到不明白的就发给对方按图操作。许多工人通过说明图明白了如何安装无障碍设施。
大家各有分工,杨建芬负责推进公共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市政道路的问题整改交由城投驻点人员负责,残联的工作人员则负责对接残障人士的体验以及宣传活动等。此外,他们还找专家自行培训,武装头脑。
自从他们开始负责无障碍工作,很多人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感受,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无障碍建设成果。当然有需要的不仅是残障人士,还有千千万万个市民朋友。拉小推车买菜的阿姨、推婴儿车散步的宝爸宝妈……他们也同样是无障碍设施惠及的对象。
作为无障碍人士和普通市民之间的纽带,他们希望做好沟通的桥梁。这是专班每个人的愿望。
“无障碍就是和全生命周期有关的事情”这个理念已成为他们和市民朋友们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