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年人每天要上6~8次厕所,一年需要次。也就是说人的一生中有一年时间是在厕所中度过。厕所是我们不可能忽略的地方,那么古代人的厕所又长的什么样子呢?讲历史的王老师在《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对此有最详细的阐述。
上古时代厕所最简单,就是露天挖上一个坑,人就蹲在坑边如厕。再后来觉得风沙太大,直接那种露天的环境很不安全,又在坑上面盖了一层小屋,也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那时候上厕所还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情,如果不小心掉到坑里面有可能淹死。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事情,晋景公就是上厕所的时候掉到粪坑里面淹死的,这在《左传,成公十年》中就有记录。
汉朝时候就进步多了,一般来说在屋子的后方高处设置厕所,下面连着猪圈,人上完厕所后排泄物可以直接掉进猪圈给猪吃,这样就有了三个好处。
第一个是把厕所和猪圈两个污秽的地方结合在一起让人畜粪合一,方便清理利用。第二个是把人的粪便作为猪的辅助饲料,有利于资源再利用。第三个是厕所建造于猪圈的上方,占地面积更小,节约空间,一直到现在这种厕所还在陕南,四川等地区使用。
当然那些厕所都是在室外的,大冬天的起来上厕所确实很痛苦,所以就有了俗称的夜壶。古代人一开始的夜壶会把它做成类似于老虎的样子,也叫作虎子。至于为什么做成老虎的样子,有人猜测是因为古人非常厌恶老虎。
唐朝时候由于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叫李虎,你总不能把开国皇帝的名字用在夜壶身上吧?所以虎子就改名为马子。此时马桶的功能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不光用来装尿还用来装粪便,而且样子也加大了,变成了桶形,这就是马桶的由来。
马桶的发明得到了很多城市居民的喜爱。这东西味道轻,占用地方小,成为了居家必备之物。人家古代人也是讲究环保的,马桶装满了以后也有专门的人来收,这种专门收集粪便的职业在唐宋司机叫作倾脚工,他们收集粪便之后再拉到农村去贩卖,还真能赚不少钱。
比如唐朝一个叫罗慧的人就专门以收大粪为生,居然成了富甲一方的富豪。史书记载此人家财巨万,由此可见在唐朝掏粪工是一个非常光荣的职业。
宋朝时也相当不错,已经成为了一个让很多人羡慕的行业,甚至竞争非常激。有人为了争夺这块市场把官司打到了衙门那里,让县老爷来判断。
明朝和清朝时期那种城市粪便清运职业的人叫粪夫。他们把收来的粪便送到郊外去,处理以后再卖给农民。因为生活在富裕地区的人们吃得比较好,粪便里面的营养物质也比较高算是高档粪便,所以就能卖到好价格。
这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画地盘,而且也引发了不少的争斗,一直打到了明朝初年,粪工们总算开始有了专属的工作区域,不允许越界收费。他们要沿着固定的区域和路线,被称为粪道,这也是一种特许经营权,而且是允许被转让买卖的。
这话题是不是挺有味道呢?但没办法,谁叫现代人很喜欢穿越,都想知道古代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呢?王老师著作的《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就可以满足你的一切好奇心。这里面讲述了古代人的婚丧嫁娶,古代人如何吃饭穿衣,夏天如何驱蚊之类的写得都清清楚楚,有兴趣的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