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颇教授
中国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
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专科痹协作组秘书。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兼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擅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骨关节炎等风湿病。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国家专利4项,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中国中医科学院一、二等奖各1项。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成长故事。“我是误打误撞地进了中医的大门。”唐晓颇教授笑着说。高中时,由于对气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当时认为气功与中医经络相关,年,唐晓颇考入了北京中医学院。而后,他师从名中医范永升教授,从此与风湿病研究和治疗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晓颇教授介绍道,在临床中对风湿病患者进行鉴别和诊断非常重要。因为门诊患者中,大约80%都是以疼痛为主诉来就诊的,其中只有一部分患者的诊断是类风湿关节炎。“‘不再疼痛’是他们最大的诉求。而风湿科医生要用自己的专业对患者的临床结局提供帮助。”他强调说。
几十年来,临床、科研、传承,他忙碌着,头发已花白,而样样工作都做得风生水起。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刚工作时遇到的一位患者令唐晓颇教授印象深刻。
那是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来诊时左腿起了大片红斑,逼近腹股沟,医院,无论是中医和西医,都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诊断。唐晓颇教授用中医方法治疗后,她的红斑完全消退了。这件事对唐晓颇教授的触动很大——尽管有时不能非常清楚地解释治疗原理,但是中医辨证清楚了,坚持治疗就会有效果。
做一行爱一行,身体力行去传承,去创新。尤其在当前,如何才能很好地将很多老一辈中医名家的经验保留下来,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国家倡导的中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成为了唐晓颇教授这辈中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特别提到:“有些(传承工作)是在抢救性地挖掘,首先需要留下来,在这个基础上再做一些创新的工作。”
他强调要重视医学古文中的阐述。比如,阴阳毒,对应现在的疾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皮肌炎;白塞病(中医称为狐惑),也叫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患者的口、眼和外阴部位会发生溃疡,古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对外阴溃疡用外治法,对口腔溃疡用中药汤剂治疗。
他还强调开展新的诊疗方法,比如对于干燥综合征,可以用针灸治疗和中药雾化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口干、眼干症状等。
开来继往,日就月将
很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发病时还比较年轻,是家里的顶梁柱。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会致残,而残疾就意味着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丧失经济来源,高昂的治疗费用还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所以风湿科医生的临床目标是要改变疾病的预后,争取让患者恢复劳动能力。同时,致力于用中医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一些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病机是湿热,所以需要用清热、利湿、活血的方法来治疗。
从年开始,沿着这个方向,唐晓颇教授带领相关课题组连续做了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联合攻关项目、首都特色应用临床研究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所研究的清热活血方配合外治,能够延缓疾病对患者的骨破坏。
他目前在做的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是关于雷公藤外用制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因为雷公藤有生殖毒性,如果从内服改为外敷使用,直接作用于局部,将在有效控制病变关节肿痛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干医院的特色诊疗项目之一,唐晓颇教授师从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路老一直从事干燥综合征的研究,并创立了“燥痹”这个病名。在路老的指引下,唐晓颇教授做了很多关于燥痹方面的研究。
唐晓颇教授介绍说,在我国,干燥综合征的患病率是0.29%~0.77%,比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还高,有万~万患者。
该病异常折磨人,患者的泪腺受到破坏无法分泌泪液,眼睛干燥到无法看电视;有些患者甚至在失去至亲时也只能干哭无泪,还容易被别人误解,认为他们没有感情;一部分患者没有唾液,然后出现猖獗龋,患者的满口牙齿都会龋坏掉落,还有腮腺肿胀等问题。目前干燥综合征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作为临床医生,看到患者的痛苦,唐晓颇教授加紧了临床研究的步伐,希望为患者找到有效的药物处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唐晓颇教授所在的科室刚刚获得了一项专利,通过开展唾液腺(腮腺与颌下腺)超声的前后对照评价研究,能够判断患者唾液腺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有了一定的改善。超声检查属于无创检查,可以代替原有的有创活检,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目前在逐渐向全国风湿科推广。同时,也将原先的以患者自述为主的临床结局,转换成用一套大家公认并且更容易获得的客观评判方法,使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工作得以更好地开展。
推广规范的中医诊疗方式
唐晓颇教授刚参与完成《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的制定,这是一系列指南中的一本。该系列指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提出,集合了全国多学科专家的力量编制而成,包括了之前已经完成的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两本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指南完成之后,唐晓颇教授和同事一起,在两年内跑遍了全国三十多个省,为各省几万名基层医生进行巡讲,推广这一规范性诊疗方案。并通过标准课件的下发,将该指南在各地层层落实。
此外,唐晓颇医院风湿病科还牵头编制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痹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做一名温暖的医生
唐晓颇教授是那种特别有亲和力的医生,就像北京城那些热心的邻家大叔一样,让人没有距离感。患者们的评价中,很多是“感谢唐医生缓解了我的心理压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此,他说:“我是医生,有时也是患者,我去看病的时候想听到医生跟我说什么呢?推己及人就可以做到想患者所想。”
首先是换位思考,注重跟患者的沟通。
“患者想要寻求的是医疗帮助,”唐晓颇教授说道,“有一些患者长期被疾病折磨,心态和情绪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首先要让患者沉静下来,好好面对自己的疾病和心理,然后疏解他们对病情的担心,正确地解答他们所关切的一些问题,从自己的角度为患者做一些解释。比如有一些女性患者对自己的生育能力很担忧,作为医生,就要认真帮她分析,打消其疑虑,再解决问题。
当被问及有什么诊疗技巧,唐晓颇教授坦然回答说,其实并没有。
但是在诊疗过程中,会和患者有种种接触,比如诊脉时,就能够与患者建立一种信任,让他们沉静下来;做一些适当的体格检查时,患者能感受到医生的认真,更能感受到医生对他的关切。“其实很多患者了解医生的工作节奏和状态,他们也很理解我们。”
“做一名医生,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让患者获益。有时我跟患者开玩笑说,你病好之后别不来了,你得来表扬我两句,也让我知道你好了。我们是希望得到患者的表扬,但更希望患者能告诉我,我的方法是否真正帮到他了。患者给我反馈,是对我的信任,也是给我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唐晓颇教授的眼中,流露着作为一名医者的仁心与责任感,让人感受到他一直在享受着“医生”这份工作。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