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是入伏头一天,医院纷纷推出“冬病夏治”三伏贴的诊疗服务。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的原则,此时,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作为“冬病夏治”的主要手段——三伏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与其他医学疗法一样,三伏贴亦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医院肺病科主任王济梅提醒大家,要避免走入三伏贴的认知误区,盲目跟风敷贴三伏贴未必能取得最佳疗效。
三伏贴并非包治百病
市民彭大爷是高血压患者。时下,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他的女儿咨询,贴三伏贴能医治父亲的高血压吗?
“三伏贴并非包治百病。”王济梅解释,三伏贴不适合治疗高血压,适宜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痛,平时怕风怕冷、易感冒等阳虚寒盛体质的人群。中医学认为,患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寒邪侵犯人体或体质虚寒。而三伏贴正是选用温热助阳中药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敷贴,以达到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的目的。因此,作为“冬病夏治”的三伏贴疗法主要医治“喜热怕冷”的虚寒症,尤其是对老慢支、哮喘有较好的疗效,但并非包治百病。
三伏贴的禁忌症人群包括:患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发热或有明显感染等疾病的患者,以及糖尿病引发皮肤有疖肿破溃者和孕妇。
王济梅提醒大家,如果想“冬病夏治”贴三伏贴,一定要到有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敷贴。
“冬病夏治”并非立竿见影
73岁的陈先生有严重的哮喘,他想咨询,贴了三伏贴是不是能把以前的老毛病一下子治好?
对此,王济梅说,“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其治疗目的是鼓舞人体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三伏贴对于个别病症患者,确实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虚寒性疾病,尤其是老慢支、小儿哮喘患者,冬春季节容易发病,坚持敷贴治疗2年至3年,发病次数会明显减少,发作时症状明显减轻。有些患者仅贴了一次三伏贴,觉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放弃了。建议患者遵医嘱,按疗程治疗,至少坚持敷贴3年,巩固疗效。
贴后皮肤发疱应就医处治
市民王先生问,他第一次贴三伏贴时起了许多疱,是不是起疱越多疗效越好呢?
王济梅介绍,三伏贴所用的贴敷药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所以敷贴后局部皮肤会出现麻木、温热、痛痒等感觉,或起水疱现象。敷贴部位水疱的出现与否,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及敷贴的时间长短有关。对于起疱明显处,不要搔抓,建议用生理盐水进行局部冲洗消毒,若水疱较大,医院接受处治。
“冬病夏治”不能取代日常治疗
“我是一名风湿患者,贴了三伏贴之后,平时治疗风湿的药还需要按时吃吗?”患有风湿病的刘女士咨询。
“一些患者误以为,只要靠夏天敷贴,冬天吃不吃药、平时注不注意,都无所谓,这是个很大的误区。”王济梅解释,“冬病夏治”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穴位敷贴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原本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敷贴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以免病情复发或加重。
此外,敷贴期间避免局部吹电风扇及空调,勿用凉水洗澡;饮食宜清淡,忌生、冷、甜、腻和腥、酸、辣、咸类刺激食品;勿剧烈运动,以免出汗影响膏药敷贴时间;为了保证药物渗透吸收,不宜贪凉露宿。记者郝晓炜
来源: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