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厕,在农村存在了很多年,以前其存在的目的,就是通过与猪圈相连,最终将所有的排泄物转化成有机肥。但每当到了夏天,旱厕里刺鼻的气味和蚊蝇的双重“袭击”,也确实让人不好受,为此国家推行了农村改厕行动。
然而,农村改厕在很多地区,出现了白忙一场的情况,很多卫生厕所被弃用,反而原来的旱厕被重新启用了起来。一户人家,两个厕所,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为了形象工程。
其实,农村的改革最忌讳两件事,一个是忽略地区差异,搞“一刀切”;另一个则是忽略了农村基础设施,本就落后的客观条件。而今天说的农村改厕,则正好犯了这两个忌讳。
农村改厕白忙一场的根本原因在哪?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本就落后,并不具备像城市一样在下水道,因此农村改厕采用的主要模式,就是“冲水马桶+三格储粪池”,以此来模拟城市的厕所。但农村卫生厕所的本质,就是将原来的储粪坑转变为了塑料桶,起到了与土壤隔离的目的。也正因如此,农民雇用抽粪车的频率明显增加,据部分网友表示,以前半年抽粪一次,现在一个月抽三次。考虑到如厕成本的陡增,很多农民将卫生厕所弃之不用。
与此同时,我国的地域辽阔,各地区仅在气温上,就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大体表现为南湿北干、南热北寒。可是农村改厕却忽略了这一点,“一刀切”式的改造,给很多农民带来的不是方便,反而是一种烦恼。比如,北方很多地区冬季降温幅度较大,使得冲水式马桶经常遇到因上冻而堵塞的情况。如此一来,农民只能用开水冲,以便融化冰块、疏通管道,最为关键的是人有三急,上厕所这事可不能等。
总的来说,正是由于农民如厕成本的陡增,让农民“用不起”卫生厕所,同时,因忽略地区差异,使得北方很多卫生厕所因上冻无法使用,因此,才造成了农民弃卫生厕所不用,重新启用旱厕的情况,这也使得很多地区的农村改厕白忙一场。值得一提的是,农村改厕变得实用的关键,在于尊重“宜旱则旱”,并通过三四个农村家庭合为一组的方式,进行较为集中式的粪污发酵,产生的沼气供农民做饭取火。
面对农村改厕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在近期召开了视频会议。
在本次会议中,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要持续分类抓好问题整改,已经完成整改的及时进行质量“回头看”;短期内难以解决的要反复研究论证整改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整改。从这一措施中可以看出,此前农村改厕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对已经整改完的进行质量“回头看”,就是希望能够保证,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让改厕模板变得更实用,以便后续推广。
除此以外,在本次会议中,相关负责人还明确表示,要高质量抓好农村厕所改造提升,重点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户厕改造,要求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没有适宜技术的先缓一缓。从这一措施中可以看出,接下来的农村改厕行动并不会终止,而是将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大力推进。不得不提的是,国家再次强调农村改厕不能“一刀切”,宜旱则旱、不行就缓一缓,这对于后续改厕而言,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对于接下来的农村改厕,农民应该注意什么?
国家已经强调,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振兴,必须提高农民的改革参与度。因此农民对于农村改厕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如果发现改厕方案不适用,要及时制止。另一个是农村改厕补贴,是先验收、后发放,因此建议农民在改厕之前,一定要问清楚获得补贴的具体要求,以免因不达标而痛失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