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儿子讨好母亲却遭怒怼上热搜多少父母表
TUhjnbcbe - 2023/7/21 19:56:00
中科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

5月12日母亲节那天,网上有一个视频上了热搜:视频里儿子祝母亲节日快乐,母亲一脸嫌弃地怒怼:“快乐啥快乐,周六日你还来蹭饭。”儿子不好意思:“我就是带你出去吃饭呢。”没想到母亲瞄他一眼继续边忙碌边说:“吃啥饭,挣多少钱一天?”儿子无奈:“我的天,两头堵啊您这是。”

这段视频很快引起热议,不少网友吐糟:“过于真实了,亲妈的反应。”

看来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种亲妈呀。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就如视频中的妈妈一样,内心十分心疼孩子,却表现得十分嫌弃,明明爱孩子却表现得很讨厌的样子。

01、内心是爱,却表现出伤害的父母都是什么心态?

我姨妈家的老二,今年31岁,6年前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前几天见姨妈家的老大时,问起我这位离家出走的弟弟现在是否有音讯,得到的答案依然是否认。

用大表弟的话来说,姨妈就是个标准的“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举个例子:之前二表弟在家的时候,高中毕业没考上好大学,姨妈到处找人找关系,想让他去上个好大学,可是当着二表弟的面说得最多的话却是:“你看看你有什么用?考试考不好,啥啥干不好,到头了上学还得我给你操心找人找关系。”

这话说得多了,二表弟就觉得心烦,一气之下自己出去找了份工作,以表示自己抗拒母亲的心意。后来姨妈看表弟无心上学,没办法只好做罢。后来二表弟找了个女朋友带回家给姨妈看,其实姨妈对女孩心里是满意的,可是嘴上说出的话却是:“你这辈子也就只能找个这样的了,还能想啥?”无论什么话,从姨妈嘴里说出来都让人听着不是味。

我们都知道,父母和孩子天然就有着爱的联系,多数父母表示愿意为了保护儿女付出自己的性命,我姨妈也曾经亲口跟我说过,只要孩子需要,让她做牛做马都可以。也就是说,按照这种父母对待子女爱的程度,大多数孩子都能从日常生活中真切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跟孩子又不是“外人”,自己对孩子怎么样孩子心里都有数,这种爱不需要常常表达在嘴上,孩子一定能够明白的。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如果自己经常否定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普通的就事论事教育,而是出言挑剔,讽刺,打击,发泄,给孩子传达的直接感受就是:我并不喜欢你。

02、家长最常说的伤害孩子的话有哪些?

最近一段时间,电视剧《少年派》热播,其中妈妈闫妮跟女儿赵今麦之间一触即发的母女大战,十分让人揪心。

控制欲极强的母亲,看孩子哪哪都不顺眼,一点小事就唠叨半天,而且还喜欢挑刺,动不动就劈头盖脸一顿教育。

先让大家感受一下王胜男女士的硬核怒吼金句,看看你听着是否耳熟:

1.“你洗手了吗?怎么洗的,香皂要用两遍,泡沫在手上停留一分钟了吗?”2.“今天拉屎了吗?在厕所生根了吗?怎么还不出来?”3.“每天中午12点、晚上9点必须给妈妈打个电话。”4.“你看看这二道毛,不男不女的,厚的挡眼睛,还能看到前途吗?不会用发卡别上吗?都高中生了,还别HelloKitty?”5.“穿衣服实用第一位,穿那么好看有用吗?谁看啊?”6.“吃喝都给你备齐了,还要零花钱干吗?”

不知道你们的妈啥样,反正只要我翘二郎腿、瘫在沙发上,我妈肯定会把我的腿打下去,让我坐好,然后说我坐没坐相,站没站相。

现实中似乎太多这样的妈妈,明明心里是为孩子好,孩子离开半天就开始想,可是只要孩子的行为习惯跟自己的观念不相符,就化身“苍蝇妈妈”不停地在孩子耳朵“嗡嗡”叫,甚至不考虑周围是不是有外人、孩子会不会没面子、会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怎么难听怎么说。

知乎上有人提问:有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感觉?

下面有个回答是这样的:

我的体验就是:我不相信有一张刀子嘴的人会有一颗豆腐心,就算有,那也是硬梆梆的冰冻豆腐,可以砸死人的那种。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三纲五常”里有一条叫“父为子纲”,意思是父母对孩子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统治权,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孩子是我生的,无论我对孩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是应该的,我还能害了孩子不成?因此“你怎么这么没用啊”、“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儿子”、“你活着还有什么用呀,这点事都干不好”……诸如此类的话就层出不穷。

可是父母也许不觉得,这些话对孩子都带着一定的羞辱性,是属于语言羞辱的范畴。

《儿童沟通心理学》一书中对语言羞辱是这样阐述的:

语言羞辱是正向沟通的大忌,因为父母对孩子说出羞辱性的语言时,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主导性动机、成就动机等所有能给孩子带来光明前途的力量,都被父母无情地摧毁了。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许别人说两样的话孩子根本不会在意,可是父母这样说,孩子就会觉得无比伤心。这种话语会传递给孩子一种不被信任、不被爱的感觉,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长期这样,还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孤僻、具有暴力倾向。

03、父母如何才能做到跟孩子良好地沟通

很多父母给自己的定义就是“我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可是“刀子嘴豆腐心”的背后,其实隐藏着父母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弊端。当愤怒当头时,面对孩子时候就只剩下指责,而“指责”多了,哪怕没有情绪的情况下,父母跟孩子的日常说话方式,也不由自主地变成了“怒怼”了。

当然,都知道父母对孩子绝无坏心,可是即表达自己的“好心”,又让孩子心里舒服不是更好吗?

l父母要善用“我信息”心理学中有一种很好的沟通技巧叫“我信息”,什么是“我信息”呢?

“我信息”是指表达以“我”开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现状、想法、感受和需要。在清晰地用“我信息”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时,一定要包含三要素:具体事件、自己对此事件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期待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想法能充分地传达给对方知道,让对方更了解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以达到有效的沟通。那么“我信息”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依照三个步骤:描述行为、表达感受、表达期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放学回家晚了,一位妈妈会说:“你这个熊孩子,放学为什么早点不回家?跟别人在外面玩有危险了怎么办?”

而另一位妈妈会说:“你今天回来的有点晚呀,我心里非常担心,生怕你出什么意外,你下次能早点回家吗?”

第一个妈妈用的是“你信息”明明心里担心孩子,可是说出来的话却句句都是指责,此时孩子听到妈妈这样的话,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了进而下决心去改正,只会从内心暗暗想:无论什么时候我妈就只会指责我。而第二个妈妈的话听在孩子耳朵里,孩子就会很感动,知道自己的行为让妈妈担心了,进而下定决心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让妈妈再担心。

l用建议取代贬低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感觉,自己无论说什么孩子都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情绪,更多的时候孩子对自己的抵触似乎并不是因为自己说错了,只是因为要坚持自我而抵触,家长就会把孩子的这种态度归结为“叛逆期”到了。

实际上,可能很多父母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大多采用着一种指令性的口吻,比如孩子写作业姿势有端正,大多妈妈会说:“你怎么又趴桌子上了,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要挺直腰挺直腰,怎么总是记不住呢?”

妈妈意在纠正孩子不良的坐姿,可是说出口的话却成了埋怨和指责,这个时候孩子的注意力根本就不会在妈妈的实际建议上,而是在妈妈的指责和嘲讽上。

父母在给孩子提建议时,一定要避免情绪化,不要把自己给孩子提的建议变成自己情绪的载体,用温和的语言告诉孩子如何做才是对的,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醒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能缩小沟通成本,促进亲子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

l避免唠叨大多数家长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来说,比如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子讨好母亲却遭怒怼上热搜多少父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