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大家谈“发热”色变。临床上,发热并不少见,而导致发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感染、肿瘤和风湿。
其中,风湿性疾病占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的比例较高,且这些年发病率逐年增高,应予以重视。
很多风湿病患者以高热、持续发热、长期低热、不规则间歇热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出现。而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热常常顽固难以处理。
发热的出现常提示风湿病处于活动期、急性期或发展期,会使骨、关节、肌肉等疼痛症状加重。
哪些常见风湿病会出现发热症状?
1、Still病或成人Still病
是发热比率最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肝脾及多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要特点。
本病可见于各年龄段,16岁以下者称为Still病,16岁以上起病者称为成人Still病。
98%-%的患者会出现高热,患者体温峰值在39℃以上,体温多可自行回落至正常。体温升高时四肢及躯干部位出现片状红色充血性斑疹,体温正常后皮疹随之消退。
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SLE是仅次于Still病的导致发热的主要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育龄女性。
约50%的SLE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峰值范围较宽,通常情况下发热可以作为提示SLE活动的线索之一。常出现多系统损害、抗核抗体阳性等。激素治疗热退明显。
3、类风湿关节炎(RA)
多为低热,少数有高热。小关节对称性肿痛、晨僵、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X线检查有相应改变。出现高热往往是由于出现关节外受累或者合并感染。
4、干燥综合征
多呈慢性起病,可有发热,个别有高热。此病患者多有口干、眼干的症状,眼泪和唾液减少的临床表现,腮腺常肿大,可出现龋齿。ANA、SSA、SSB、Ro-52及唇腺病理活检有助于诊断。
5、痛风
常有受累及关节的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在急性发作时可以发热,甚至高热,此时须与丹*相鉴别。
痛风发作时,往往剧烈疼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短期内有高嘌呤食物进食史或关节着凉等诱因。根据发作时的症状表现、血尿酸水平及关节超声或双能CT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6、脊柱关节炎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在脊柱关节炎的患者中并不少见。
该病好发于45岁以下的年轻男性,可能出现反复的腰背部疼痛、僵硬,夜间疼痛明显,活动后可减轻,容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还可能出现虹膜睫状体炎或葡萄膜炎,单侧的膝关节肿痛、足底或足后跟的疼痛。HLA-B27及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7、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发热也常常是炎性肌病的首发症状,且多呈持续性高热,有时伴有肌痛和肌无力。
人们考虑肌痛或肌无力可能是由于发热所致,不容易引起重视。根据皮肤表现、肌力情况,联合CK水平、肌电图及肌炎特异性抗体等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
8、系统性血管炎
大动脉炎初期常有发热,与此同时,患者伴有因相关的血管炎症而引起的血流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例如,大动脉炎患者的病变部位的动脉搏动减弱和呈现血管性杂音;颞动脉炎多发病于老年人,伴有颞部疼痛,咀嚼使颞部痛加重的特点。
出现发热怎么办?
1、及时就诊
疫情期间,发现发热后,每2-3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可应用物理降温。如体温高于37.5℃,或是发热症状过于难受时,必须先去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的大夫会给出最先的判断。
2、明确症状
是否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泌尿系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消化道症状?如果在发热之前就出现上述相关症状,那么发热是由感染所致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如没有上述症状,出现发热伴关节肿痛、皮疹、口腔溃疡,或者近期反复发热,不明原因发热等,要特别考虑风湿免疫科就诊。
3、注意调护
要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的饮食,增强抵抗力。发热病人多食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保证每天摄水量在ml左右。
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避免发热反复。同时还要注意改善环境卫生,重视个人卫生。
疫情期间,风湿患者切不可因发热各种担心而久拖不治,针对不同情况的发热,医生会给出判断,从而积极有效治疗,避免病情延误、影响身心健康。
医院风湿免疫科远离风湿免疫疾病拥有健康美好生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