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怎么样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498655.html瓣膜置换出新,术后抗凝可减量
导语
On-X(On-XLifeTechnologies)机械瓣膜置换出世了
在PROACT研究中,使用On-X(On-XLifeTechnologies)机械瓣膜替换主动脉瓣的患者术后服用低剂量华法林加阿司匹林与单独使用常规剂量华法林相比,出血明显减少,但血栓栓塞事件没有显著增加。
研究人员还发现,与阿司匹林加标准剂量华法林相比,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更高。
PROACT研究的最终结果于6月19日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上。
医院心血管外科医学博士JohnD.Puskas,及本研究的首席作者说“这项试验已经进行了10多年,本研究目标旨在探索这种特殊的机械瓣膜是否可以在减少抗凝剂量情况下安全地使用,结果表明,是的,它可以。”
他补充说:“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机械瓣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需要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现在可以用低剂量的抗凝剂前提下接受On-X机械瓣膜置换,从而降低出血风险。”
机械瓣膜正在向生物瓣膜方向转变,以避免与机械瓣膜相关的血栓栓塞风险和抗凝相关的出血风险。
“新的基于导管的方法只能使用生物瓣膜,因为它们必须紧紧地嵌合到导管里,而机械瓣膜柔韧性不够,”他说。“然而,机械瓣膜可以使用一生,而生物瓣膜则需要每10到15年更换一次。所以在我看来,对于一个年轻的病人来说,只做一次完整的手术比较划算,但是机械瓣膜需要长期的抗凝以避免血栓栓塞,这就带来了出血的风险。”
在目前的研究中,Puskas和同事想要研究一种特殊的机械瓣膜——On-X瓣膜——既减少传统机械瓣膜的抗血栓剂量,还比其他机械瓣膜更不容易形成血栓。
Puskas解释说:“与其他机械瓣膜不同,On-X瓣膜是由纯碳材料制成,不含硅脂制剂,因此其表面更光滑,不易产生血栓。同时,它的圆筒形导致更多的层流而减少了湍流,这也有助于降低血栓性成。”
PROACT研究对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两组患者测试了两种不同的抗血栓方案:名没有血栓栓塞风险因素的患者被随机分配两组中,一组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一组接受标准华法林加阿司匹林治疗。有一个或多个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75名患者也被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中,一组接受低剂量华法林加阿司匹林(目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2.0),一组接受标准华法林和阿司匹林((INR:2.0--.0)。
对于高危患者——那些有标准化可测量的凝血风险的患者——随机分配到抗血小板无抗凝治疗组中是不合适的,所以将此类人群又分为两个风险组。”
随机治疗直到瓣膜置换术后个月才开始,所有患者在前90天接受标准剂量华法林加阿司匹林治疗。
普斯卡斯说:“On-X瓣膜有一个引起血栓的袖口,需要内皮化,所以在内皮化的最初90天里,需要标准剂量的抗凝。”
低风险组在8年的随访中由于过多的脑血栓事件(.12%/人-年VS.0.29%/人-年)而终止,在出血事件和全因死亡率上没有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双抗血小板治疗不适用于机械心脏瓣膜患者。起初,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似乎效果不错,但后来出现了一系列血栓栓塞事件。
这可能是由于氯吡格雷耐药性的发展。虽然所有患者在试验开始时都有良好的氯吡格雷反应性,但在试验后期对患者进行了重新测试,发现有些患者对氯吡格雷敏感性下降,但氯吡格雷治疗组在高危人群中效果较好;那些接受低强度华法林的患者大出血率显著降低(1.59%vs.94%,P=0.),轻度出血结果类似(1.27%.VS..49%,P=0.),血栓栓塞事件无显著性差异(0.42%vs0.09%/人年,P=0.20)。
在制定出血风险和血栓形成事件与INR值关联时,INR水平在1.5-2.0之间似乎存在一个最佳点。根据本研究的早期结果,在美国和欧洲已经批准使用这种低剂量抗凝水平的On-x瓣膜(经过90天的标准剂量华法林治疗后)。
参考文献:
Citethisarticle:Reduced-IntensityWarfarinSafeWithOn-XHeartValve-Medscape-Jun21,8.
“机器眼”下置换心脏瓣膜费用节省20%
今日武汉晚报A15版报道
关节疼痛长达10年之后,李女士突然晕倒,原是心脏瓣膜已被风湿病*侵袭。近日,医院腔镜中心主任曾祥*教授为她进行胸腔镜下双瓣置换手术,手术后5天即康复出院。
李女士今年46岁,10年前起出现全身关节疼痛。今年4月初,李女士干完农活后突然晕倒在田边。医院详细检查,发现李女士患上风湿性瓣膜病。
考虑到李女士家庭并不宽裕,为了节省费用,亚心腔镜中心主任曾祥*教授决定为她进行胸腔镜下换瓣手术。
在胸部打开2个小口后,曾祥*教授将带有摄像头的器械放入李女士胸腔内,直径为2厘米的心脏瓣膜在电视屏幕上看似一个小圆盘,病变部位一目了然。曾教授立刻为她换上两枚机械瓣膜。手术后第5天,李女士即康复出院,费用节省近20%。
据统计,医院于4年10月成立胸腔镜治疗中心,已成功开展00余例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治疗范围包括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颤等多种疾病。
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是指使用现代电视摄像技术和高科技手术器械装备,通过2~个“钥匙孔”大小的创口,完成由传统开胸手术进行的操作手术。与传统心脏外科手术相比,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采用小切口,手术中出血量非常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伤口更加美观。同时,由于这种手术方式不需要锯开胸骨,患者手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不仅能较早开始正常生活,费用也比传统外科手术更低。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手术方式与危险因素分析发言摘要
目的比较三尖瓣置换与成形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人的远期结果,并明确手术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2年12月因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远期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而行再次手术治疗的病人61例。男12例,女49例,年龄7~72(52±8.1)岁。病因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曾行二尖瓣置换27例,双瓣置换4例,有三尖瓣成形手术史17例。本次入院为第2次手术56例,第次手术4例,第4次手术1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三尖瓣置换组和三尖瓣成形组,比较两组病人之间的存活率、死亡率。再按病人存活与否分为存活病人组和死亡病人组,进行手术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三尖瓣置换组52例,女42例,男10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个月到14.5年,平均随访5.5±.7年。0天内死亡9例(17.%),0天后死亡7例(1.5%)。发生人工瓣膜梗阻例,其中再次三尖瓣置换1例。三尖瓣成形组9例,女7例,男2例。全部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到14.8年,平均随访7.7±4.6年。0天内死亡1例(11.1%),无远期死亡病例,在随访期发生重度三尖瓣反流2例,其中行再次三尖瓣手术(置换术)1例。三尖瓣置换组和三尖瓣成形组的总死亡率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分别为0.8%和11.1%(p=0.)。病人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右房右室大小、三尖瓣反流程度及肺动脉收缩压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存活病人组(44例)和死亡病人组(17例)比较,心功能分级、右心室大小、术前肌酐值、白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有统计学差异,而三尖瓣反流程度、右房大小和肺动脉压在两组中并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风险高,术前心功能及营养状态差、右室扩大、血肌酐值和总胆红素升高是手术危险因素。手术方式对手术死亡率有重要影响,三尖瓣置换本身也可能是危险因素之一。
同期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手术的外科策略:56例分析
发言摘要
回顾我科同期行瓣膜替换或成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分析心脏瓣膜病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手术的外科策略。2年2月至5年6月我科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或成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56例。其中男例,女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86例,双支血管病变例,多支血管病变例。同期施行二尖瓣成形27例,三尖瓣成形8例,二尖瓣置换例,主动脉瓣置换84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86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置换例。搭桥1-5根。前降支采用左内乳动脉18例,余血管桥均采用静脉桥。术中有28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术后早期(0天内)死亡8例,病死率2.25%。三例病人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一例5岁的男性同期行三个瓣膜置换及一支血管移植的病人死于室颤;一例62岁的女性同期行二尖瓣置换及支血管移植的病人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一例66岁的男性同期行二尖瓣置换及1支血管移植的病人死于脑梗塞;一例67岁男性同期二尖瓣置换及1支血管移植的病人死于呼吸功能衰竭。余病人顺利出院,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随访08例,随访时间月~1年,患者心衰改善,心绞痛消失。根据临床情形,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可分为:(1)风心病合并冠心病;(2)退行性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病变;(4)瓣膜手术中合并医源性冠状动脉损伤。手术前详细了解病变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手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可靠的瓣膜置换或成形技术,完全的再血管化,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过度伴心衰病例一例
病例介绍:
患者张XX,男,60岁,因“心累气促2天,头晕伴大汗淋漓10+小时,黑便”于6年10月18日收入院。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2天前自觉心累气促,活动后症状加重,于10+个小时前因咳嗽、带痰自行服用"头孢、康泰克、头痛粉"后头晕、大汗淋漓,夜间睡眠烦躁。入院当日晨间解大便2次,大便呈黑色、稀状且量较多;入院途中出现短暂意识障碍,急诊收住入我院心血管外科。
患者自诉偶感上腹部隐痛,未予以治疗;曾行“二尖瓣机械瓣瓣膜置换术”,术后一直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目前剂量为每日2.5mg,未定期复查。
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不振、饮食、睡眠欠佳,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色黑、稀状且量较多,小便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入科后血压下降至60/40mmHg,处于休克血压,病情危重,遂转入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
既往史
患者分别于11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
15年前行二尖瓣闭式分流术。患者无外伤史,有输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系统回顾除现病史外未述特殊。
体格检查:
T:6.5℃,脉搏:次/分,R:22次/分,BP:60/40mmHg
患者自主体位,神志尚清楚,查体合作,对答自然,急性病容;
■颈软,无抵抗感,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搏动稍减弱,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双肺呈清音,胸部正中及左侧可见长约20cm手术疤痕,未见胸壁静脉曲张;
■心率14次/分,心律不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机械瓣膜启闭音,清晰、正常,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确杂音,P2A2,第二心音亢进无分裂,无心包摩擦音;
■腹壁柔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Murphy征阴性;
■四肢冰冷,无水肿。
心电图检查:
图1:患者入院时心电图
侧壁导联复极异常,心肌缺血可能,Ⅰ、AVL、V5、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心房颤动,主要呈2:1房室传导,房率,多个P波;R波呈递增异常,向前转位,V2导联QRS主波0;侧壁导联复极异常,心肌缺血可能,Ⅰ、AVL、V5、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QT间期延长,QTCms;Ⅱ、Ⅲ、V5、V6导联有伪差且V5导联有基线漂移(图1)。
实验室检查:
表1:患者辅助检查结果
入院诊断:
1.失血性休克?
2.重度贫血?
.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心脏扩大;肺动脉高压;心房纤维性颤动;心功能Ⅲ级;
4.慢性胃炎?
诊疗经过:
入院后积极抢救,急诊行胃镜下止血,胃镜下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血管搏动性出血,内镜下予以钛夹钳夹止血处理,后继续给予补液、抑酸等对症治疗。完善各项检查:胸片提示:肺淤血,间质性肺水肿;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射血分数45%(图2);心肌标志物检查,BNP检查结果:.42pg/ml,升高明显(图)。
图2:患者入院后床旁心脏彩超
图:患者心肌标志物检验结果
在6ESC指南中,针对HFrEF与HFpEF中间的「灰色地带」,新增了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eartfailurewithmid-rangeejectionfraction,HFmrEF)。
针对患者目前消化道出血、容量不足、房颤心律及心衰等情况,制定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主要以补充容量、止血、抑酸为主:给予维生素K1注射液、云南白药、卡珞璜钠注射液、垂体后叶素等止血治疗;
■琥珀酰明胶、晶体、胶体、血液制品等补液;絆托拉唑、生长抑素、硫糖铝混悬凝胶等抑酸处理;
■以及予心脉隆00mg每天两次,连用10天静脉输入调整心功能;
■呋塞米、西地兰、胺碘酮、吗啡、多巴胺等强心、利尿对症支持治疗。
入院次日复查:患者痰培养结果显示草绿色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阳性,复查血常规:WBC为5.7×/L↑,凝血机制INR1.5,患者为心脏瓣膜机械瓣置换术后且心律为房颤。
修正诊断:
1.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十二指肠球部出血;
2.低血容量性休克;
.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二尖瓣)、心力衰竭、心脏扩大、肺动脉高压、心房纤维性颤动、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
4.肺部感染
修订诊疗方案:
患者出血情况得到很好的控制,继续予抑酸、强心、利尿等对症处理。
予以低分子肝素钠iu,IH,抗凝治疗;
予倍他乐克25mg每天一次调控心律;
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控制感染治疗。
患者心律控制效果不佳,调整药物予:
地高辛0.mg每天一次,倍他乐克25mg每天两次;
患者持续予心脉隆00mg每天两次静脉输入调整心功能、利尿治疗;
停用低分子肝素钙予以口服华法林2.5mg每日一次抗凝治疗。
在使用心脉隆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期间,患者每日小便由使用前ml至使用后平均每日小便1ml以上。
血常规无明显异常;
肝肾功能:ALT22.6IU/L、AST28.00IU/L、UN4.1mmol/L、CR81.2mmol/L;
心肌标志物(图4):BNP.64pg/ml;
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提示:心房纤维性颤动,原发性ST-T改变;
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45%;
胸片复查未见明显异常,经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活动后偶有心累、气促,仍为房颤心律,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每天两次强化治疗。
图4:患者经治疗后心肌标志物检查
诊疗体会:
本例患者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过度出血休克状态,且伴有心力衰竭,因此如何在补液抗休克及心衰容量控制之间把握平衡,如何调整用药方案更加关键,需要强调用药的时机和靶剂量问题。另外,制定最佳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是医疗服务的宗旨。
患者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患者肝肾功能无恶化表现(表1),提示有较好的安全性。
大量研究表明心脉隆注射液是独特的生物肽制剂,可以存进钙离子释放,增加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肌细胞缺氧缺血性炎症损害。同时其独特的成分具有利尿,增加射血分数,降低bnp水平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措施
正常的心脏分为左右两侧并分成上下腔室,上面的腔室是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的腔室是左心室和右心室,血液在这四个腔室中循环。血液循环开始于缺氧的血液进入右心房,三尖瓣打开血液流入右心室,心脏收缩同时关闭三尖瓣,血液通过肺动脉瓣进入肺部,接着富含氧气的血液从肺部流向左心房,二尖瓣打开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之后心脏收缩同时二尖瓣关闭,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主动脉瓣输送到全身。
心脏瓣膜是心脏正常运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非常薄,透明且有弹性。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就像四扇门一样在心脏收缩和舒张的时候起关和开的作用,这种单向阀门的作用在有规律的打开和关闭中确保了血液流出后不会返流。其中最容易发生病变的就是二尖瓣,临床中二尖瓣的人工置换术也最常见。
心脏瓣膜病变后变得颜色加深,质地增厚,僵硬或者变形产生赘生物,导致瓣膜关闭不严或者瓣膜狭窄瓣膜无法打开,从而影响和限制了血液流动的方向,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导致心脏瓣膜发生病变的因素包括先天性因素、老化、创伤和感染、风湿热的长期影响、黏液变性、缺血性坏死等。
人工瓣膜置换术现在一般有两种选择,即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生物瓣膜的优点是术后不需要抗凝,但使用寿命较短,患者会面临二次手术的问题;机械瓣膜的优点是使用寿命长,临床应用广泛,缺点是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
实施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各系统的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康复治疗的时间比较长。早期康复干预能减少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恢复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术后头个月是康复的重要阶段,一般从服药、康复活动、饮食、预防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管理。
1.服药
机械瓣膜不是人体本身的组织,血液容易在其周围发生凝固,因此一般在置换术后第2天就开始服用,并终身服药,服药的依从性直接关系到患者长期的预后,据报道有10%以上的患者不了解服用抗凝药的必要性。
术后早期以静脉用药代替口服用药,以免加重肠胃损害。术后恢复期患者则要每天按时、按量正确服药。除抗凝药外,其它需要长期服药的药物包括强心利尿药,补价药,抗心律失常药等。还要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并调整用药剂量,保证抗凝的稳定。
2.康复活动
患者术后要早期活动,活动量根据患者心功能评定来制定,以便在恢复期增强患者体质。心脏手术后体力恢复大约4—6周,6周内不宜提重物,胸骨愈合大约三个月拔除气管插管后协助床上肢体被动运动,比如放松肌肉的运动,慢慢抬胳臂高于您的头部,或耸耸双肩再放松。或者指导床旁站立、床旁活动、离床活动,每次5—10min,每天活动4—6次。根据患者活动后的感觉,无不气短、心悸等心脏不适可适当增加活动量,活动时心率是静息时心率的1.2到1.5倍以内。
术后到6个月容易发生栓塞,患者应以休养为主,不要参加体力劳动。术后6个月逐步改善到基本正常的体力和活动,恢复工作和日常生活。
.预防并发症和感染
预防肺部并发症和严重的心率失常,预防呼吸道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等,一旦发现要及时就医控制病情。
4.心理
患者的术后心态对早期康复有重要的影响,一些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容易产生悲观心理。针对患者的具体心理问题,主动沟通,排除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得到心理支持,增加他的安全感,有利于病情的早日康复。
5.饮食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胃肠道水肿,食欲减退,可吃一些喜欢的可口有营养的食物,以蛋白质为主,少食多餐,多吃香蕉、橙子等含钾高的水果。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静脉高营养配制,或者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软食和硬食。注意增加营养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粗纤维,防止便秘。不可过多或长期食用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菠菜、胡罗卜、猪肝、蕃茄、菜花、鲜豌豆等,限制饮酒,不酗酒。
术后患者非常想喝水,过量饮水又会增加心脏负担,尤其是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应控制饮水量,限制液体总量1.5—2ml/kg/h,每日均匀分次少量饮入,注意稀饭和汤类的摄入比例。
参考文献:
[1].陈泽湘,杨晓萍,徐燕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45.
人工心脏瓣膜选择专家谈----指南和循证医学如何推荐指南如何推荐?
心脏瓣膜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机械瓣膜或者人工生物瓣膜进行置换,该方法术后疗效都在稳步提高。最新的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人工瓣膜选择指南主要有三个要点:第一,应该充分考虑病人对瓣膜选择的意愿;第二,具有抗凝风险的病人应选择生物瓣;第三,小于60岁的患者,可以选择机械瓣膜;大于70岁的患者,建议选择生物瓣;60-70岁的患者,生物瓣和机械瓣膜都能够使用。
循证医学如何推荐?
在指南中提到60-70岁的人群既可使用生物瓣又可使用机械瓣,那有没有什么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持人工瓣膜的选择呢?在年胸心外科杂志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血管外科Chan和他的同事发表了一篇15年随访比较主动脉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瓣膜相关并发症的文章1,瓣膜相关并发症包括:瓣膜引起的再手术率,发生率和死亡率。此研究中一共植入了个生物瓣膜(名患者),个机械瓣膜(88名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7.5±4.7(生物瓣)和5.9±.(机械瓣)。瓣膜相关并发症定义为由于瓣膜置换引起的血栓、出血等一系列疾病。研究结论发现在60岁以上的人群,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的再手术率和死亡率没有差异,而生物瓣膜的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该研究中心推荐60岁以上的患者使用生物瓣膜。
对生物瓣膜再手术的风险如何认识?
虽然很多医生已经认识到生物瓣膜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这个优势,但还是会担心出现瓣膜衰败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情况。第一代的生物瓣膜来自于猪的主动脉瓣,第二代的生物瓣膜牛心包瓣选自牛的心包材料人工裁剪缝合而成。有文献综述报道牛心包瓣膜发生结构性瓣膜衰败的比例要低得多2。我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这个数据比较了Perimount牛心包瓣膜耐久性和中国人群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中国人群预期寿命来自于年WHO发表的数据。而Perimount牛心包瓣膜耐久性则来源于Bourguignon等5年在胸心外科杂志发表的对Perimount主动脉瓣膜耐久性长期随访的文献。这篇文献对名接受了Perimount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了长达25年的随访。根据人群观察统计得出:60-70岁的人群,Carpentier-EdwardsPERIMOUNT主动脉瓣膜预期耐久性为22.1年。比较这两组数据:我们发现60岁的病人,PERIMOUNT牛心包主动脉瓣膜预期耐久性超过了中国普通人群的预期寿命。(见下图)综上所述,60岁以上的人群,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的再手术率和死亡率没有差异,而生物瓣膜的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且PERIMOUNT牛心包瓣膜耐久性可以降低再次手术风险。基于这些循证医学证据,观察性数据显示,过去的几十年时间内,生物瓣膜的全球使用数量在稳定增加,当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生物瓣膜的使用比率已经达到了70-80%,而在中国这个比例还很低。但是随着中国病种的变化和意识的转变,生物瓣膜在中国的使用发展势头迅猛。我们希望医生和病人都能意识到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的优缺点,最大化病人的利益,推荐病人使用最合适的人工心脏瓣膜。
Reference:
Chan,etal.Performanceofbioprosthesesandmechanicalprosthesesassessedby
患者在成功施行人工瓣膜置换手术后,能否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免除各种不良并发症,须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1、生活和饮食
生活要有规律,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家居环境要清洁卫生,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住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术后2周内,不要泡澡,可行淋浴或擦拭身体。术后月内不要提携重物,以免对胸骨愈合造成不良影响。术后月内,不要侧睡,此时胸骨尚未完全愈合,容易发生错位对合。术后早期,应谢绝亲朋来家探视,这样既会导致患者疲劳,也易发生交叉感染;也不应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感染疾病。
既不要整天卧病在床,也不要过度劳累。保持适当的活动,并根据自身的心功能状况,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大多数换瓣术后的患者,通常~6月可恢复工作,但应逐渐增加工作量。心功能出现反复,应及时休息。
手术后早期,应保持充足的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以利于机体从大的手术创伤中恢复。在以后的阶段,在注意食品营养的同时,应根据自身情况,依据卫生、健康及合理的原则进行安排。如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控制饮食中水分及盐分的摄入,避免进一步增加心脏负担。病人宜少食多餐,不要再短期内暴饮暴食,导致体重增长过快,增加心脏负担。
2、门诊随访
出院后,患者通常应在开始医院检查,了解抗凝情况及心功能状况。然后,根据身体状况,将复诊时间逐渐延长。如有医院就诊:晚上不能平卧,气急、咳嗽;尿少、腹胀、下肢水肿;频发早搏及心动过速。出院后-6个月,应进行全面体检,检查内容包括超声心动图、胸片和心电图,之后每年重复1次以上检查。术后早期,患者心功能情况还不稳定,应在门诊医生指导下继续服用强心药和利尿剂。以后,随着患者心功能逐步改善,可逐渐减少药量并停服,但切不可自行停药或随意增减药量。
、抗凝
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手术后需要口服华法林抗凝。换生物瓣的患者(不合并房颤)通常抗凝-6个月,换机械瓣的需要终生抗凝。监测抗凝的指标为凝血酶原时间,PT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得到国际标准化比值。目前临床上多采用INR作为抗凝的监测指标,抗凝所需达到的INR值范围在1.8-2.5。当INR值小于1、8时,应增加药量;INR值大于2、5时,应减少药量;INR值大于、0时,停服1次华法林,医院验血复查,根据化验结果调整药量,或由医生指导用药。术后第1个月,建议每周检查1次抗凝指标;稳定以后改为每月1次。应均衡饮食,以消除长期吃某类食物对抗凝的影响。在因其他疾病就医时,要提醒医生自己是抗凝病人,以免医生开出影响抗凝的药物。在服用非处方药物时,也应仔细阅读用药说明,以避免对抗凝造成不利作用。每次服用华法林都要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日期、剂量及化验结果,这样便于自己寻找服药规律,就诊时可方便医生据此指导用药。在抗凝中,如出现全身大面积皮下淤血、血尿或口腔出血不止时,应及时就医。
4、怀孕和生育
已置换机械瓣的育龄妇女由于需要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在怀孕和生育过程中会面临比普通产妇更大的风险。在妊娠6~12周,服用华法林可造成5%~10%的胎儿患上华法林综合征;而在妊娠6周后,容易引起孕妇及胎儿的出血倾向。因此,有生育要求的换瓣妇女,需要在大的妇医院接受有经验的医生指导。通常,服用华法林剂量超过5mg/天的孕妇,胎儿患华法林综合征的危险较高,在怀孕头12周及6周后,采用肝素替代疗法;华法林剂量小于5mg/天的孕妇,胎儿发生此综合征的风险低,只需要在6周后进行肝素替代。虽然,换机械瓣的妇女不乏生育健康宝宝的例子,但是在整个孕产过程中,母婴需要面临的风险应该是每个期待成为母亲的患者及其家属需要审慎对待的。
5、心内膜炎
换瓣的患者当有细菌侵入机体后,细菌容易随血液循环到达并种植在置换瓣膜的人工材料上。由于人工材料没有血管生长,抗菌药物不易到达,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引起心内膜炎。细菌形成的赘生物脱落,会造成栓塞部位的器官缺血,如堵塞在脑血管中,可发生脑梗或脓肿;细菌破坏心脏组织,可引起瓣周脓肿,瓣周渗漏;破坏传导组织,造成心脏传导阻滞。因此,一旦发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治疗非常棘手,有很高的病死率。因此,换瓣病人对于皮肤伤口要及时清洁消*,避免化脓性炎症产生。遇到口腔炎症及龋齿,要及时就医处理。一旦发生感染性病灶,在处理病灶同时,应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足量、足期治疗,最大程度防止局部炎症演变成心内膜炎,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6、需要进行其他手术
当换瓣患者需要进行其他较大的手术时,抗凝药物会造成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手术前天停服华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0U皮下注射,2次/天。术前12小时停用低分子肝素,手术后观察出血量不多时,可继续肝素抗凝同时服用华法林5mg/日,重叠2天后停用肝素,继续华法林抗凝并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用量。
7、一些特殊检查
换瓣患者术后可行计算机断层扫描,但由于缝合胸骨使用的是医用缝合钢丝,机械瓣膜有金属成分,所以不能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