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教天地CRT三腔起搏器在心衰中 [复制链接]

1#

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治疗心衰的方法很多,目前三腔起搏器植入技术称为心室同步化治疗(CRT),是针对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而设计的一种先进的治疗方式。它通过起搏电极分别植入心脏左、右心室及右心房,使得房室、双室恢复正常秩序、同步起搏,让心脏收缩均匀、协调,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改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从而改善心功能、减少住院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近年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别是在晚期心衰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心脏移植但心脏供体难求的情况下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

医院心内科二疗区完成的第一例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病例:患者李某某,女,57岁,因“发作性胸闷、心悸,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天”入院治疗。查体:二尖瓣听诊区闻及3/6级吹风样杂音,呼吸喘促,心脏彩超:二尖瓣重度、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肺动脉瓣返流(中度),左心功能减低,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中度),心包微量积液。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律失常、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III级、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患者住院期间多次心衰对症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但心衰纠正效果不理想,考虑患者心衰已至终末期,建议行三腔起搏器同步化治疗。经过术前精心的准备后,为患者行三腔起搏器植入术,手术非常成功,治疗效果理想,现患者以病愈出院。术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心衰为各种类型心脏病的最终结果,尤其以难治性心衰、终末期心衰治疗最为棘手,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此技术增加了一项治疗心衰的新思路,为严重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该院首例CRT植入标志着该院心血管内科在重度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中,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希望。

策划:陈东方

编辑:王树威

投稿:王雷(宣传科)

信息来源:心血管内科二疗区

投稿邮箱:syszxyyb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