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微创小切口,为两位高龄老人解决心问题 [复制链接]

1#

“我是不是需要再做一次心脏手术?”

当金桂再医院,找到了第一次为她做手术的医生——心血管外科二病区主任医师徐宏耀时说出了这句话。

-01-

金桂患有风湿性心脏病,60岁那年曾做过心脏瓣膜置换术。去年年底,71岁的她意识到,自己的心脏似乎又出现了问题——乏力、心慌、胸闷气短,同时又伴有下肢水肿,这些都与11年前那次瓣膜置换术前的症状极为相似。

入院后,一系列检查报告都指向一个诊断结果——金桂的三尖瓣出问题了!

我们的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心室,其中,三尖瓣是位于心脏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一个“单向活门”,确保一定流量的血液由右心房流入右心室。正常情况下,当心脏收缩时,挤压右心室的血液,血液冲击瓣膜使之关闭,以保证血液不会倒流回右心房,这样才能继续进行接下来的肺循环。

可金桂的三尖瓣瓣叶出现增厚挛缩,这就好比一扇门(瓣叶)的面积忽然变小,与门框(瓣环)无法正常对合。如此一来,本该流入右心室的静脉血会大量回流至右心房,导致右心房负荷加重,最终将引起体循环淤血、肝肿大、下肢水肿甚至是右心衰竭等严重后果。

“她的三尖瓣反流面积是12.1cm,一旦大于10cm就说明三尖瓣出现了重度反流,就目前情况而言,必须手术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徐宏耀说。

-02-

诊断既已明确,接下来便是手术方式的选择了。

金桂11年前曾做过二尖瓣置换术,若二次手术仍从原来的胸骨正中切口入路,虽视野清晰,可创伤大,并且在分离部分粘连在一起的心包和血管时操作复杂,耗时长,出血多,术后患者往往需要大量输血和长时间恢复,无论是术中还是术后都要面临不小的风险。

面对可预想到的风险,徐宏耀决定在胸腔镜的辅助下,为老人实施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微创小切口三尖瓣成形术。

术中,徐宏耀一改往常正中切口,选择从右侧胸腔第四肋间小切口入路,切口长度仅为6厘米;将心脏内上下腔静脉插管改为股动脉、股静脉、颈内静脉插管,建立外周循环,在心脏跳动下完成瓣环成形术。

这个手术的优势在于对患者的损伤小、失血少、恢复快,但同时对手术团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从一个6厘米大小的开口进入心脏精准完成操作,本身就具有诸多挑战。右侧开胸虽然能很好地规避心脏黏连区,可距离心脏远、视野受限,并且要在心脏不停跳下快速精准完成手术,不仅需要主刀者具备高超娴熟的心外科技术,还需要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体外循环和麻醉团队对整台手术的保驾护航。

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中经食道超声探查发现,老人的三尖瓣开闭完好,无瓣周漏等问题,术后第二天脱离呼吸机。

-03-

在同一病区相隔不过几米的另一间病房内,69岁的凤兰二尖瓣置换术后16年,因风湿性心脏病的不断进展导致三尖瓣瓣环扩大、重度关闭不全以及肺动脉高压。简而言之就是,门(瓣叶)没变,门框(瓣环)变大了。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风湿热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后导致心脏瓣膜损害的一种心脏病,也是一种不断进展的疾病。和金桂一样,她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相同的。”完善相关检查后,徐宏耀同样为老人成功实施了右侧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下三尖瓣成形术,术后超声显示三尖瓣无反流、无狭窄。

据徐宏耀介绍,在胸腔镜辅助下为两位老人进行心脏微创手术,不仅创伤小,术中全程无输血,术后疼痛轻,后期恢复快,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花费,对于高龄患者来说意义更加明显。(徐紫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