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听诊,你了解多少
听诊是用耳或听诊器来探听人体内自行发出的声音。多用于听心音、呼吸音等。常用的听诊器具有集音作用,同时还具有滤波作用。通过听诊,医护人员可根据声音的特性与变化(如声音的频率高低、强弱、间隔时间、杂音等)来诊断相关脏器有无病变。
听诊要注意些什么呢?
1、听诊环境要安静,避免干扰;要温暖、避风以免病人由于肌束颤动而出现的附加音。
2、切忌隔着衣服听诊,听诊器体件直接接触皮肤以获取确切的听诊结果。
3、应根据病情和听诊的需要,嘱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4、要正确使用听诊器。听诊前应注意检查耳件方向是否正确,硬管和软管管腔是否通畅。体件有钟型和膜型两种类型,钟型体件适用于听取低调声音,如二尖瓣狭窄的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使用时应轻触体表被检查部位,但应注意避免体件与皮肤摩擦而产生的附加音;膜型体件适用于听取高调声音,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及呼吸音、肠鸣音等,使用时应紧触体表被检查部位。
5、听诊时注意力要集中,听肺部时要摒除心音的干扰,听心音时要摒除呼吸音的干扰,必要时嘱病人控制呼吸配合听诊。
听诊的方法有哪些?
1、直接听诊法:医师将耳直接贴附于被检查者的体壁上进行听诊,这种方法所能听到的体内声音很弱。这是听诊器出现之前所采用的听诊方法,也只有在某些特殊和紧急情况下才会采用。
2、间接听诊法:这是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一种检查方法。此法方便,可以在任何体位听诊时应用,听诊效果好,因听诊器对器官活动的声音有一定的放大作用,且能阻断环境中的噪音。应用范围广,除用于心、肺、腹的听诊外,还可以听取身体其他部分发出的声音,如血管音、皮下气肿音、肌束颤动音、关节活动音、骨折面摩擦音等。
听诊常见的5大误区!
误区1:听诊方法不正确
听诊应该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需要充分暴露听诊部位,切忌隔着衣服听诊,嘱患者微微张口做平静呼吸,必要时需做深呼吸或咳嗽。
肺部听诊应从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由前向后逐肋听诊。前胸沿着锁骨中线和腋前线,侧胸沿着腋中线和腋后线,背部沿着肩胛间区和肩胛下线进行听诊。若闻及异常呼吸音或啰音,需要明确部位和性质。
误区2:听诊过程流于形式
多数医生只满足于识别干湿性啰音,对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胸膜摩擦音等不能很好的辨别,而且对于产生啰音的部位、性质及临床意义也不能正确解释。
一般来说,每个部位至少听诊1个呼吸周期,我们需要听诊双肺呼吸音的清晰度及强弱,有无异常呼吸音和啰音,以及啰音的性质(部位、强度、音调、时相)、胸膜摩擦音和语音共振的情况。
误区3:不能辨别吸气相和呼气相
男性通常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若听诊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运动的幅度,一般不难鉴别呼吸时相。
误区4:小气道阻塞可闻及哮鸣音?
空气在气管-支气管树中流动是产生呼吸音的主要原因,一般只有湍流和涡流才会产生呼吸音。小气道(2mm)的气流以层流为主,很少产生呼吸音,而且肺实质和胸壁会使呼吸音产生衰减,不允许高频声音通过,所以小气道病变很少听到哮鸣音。
误区5:干啰音等于哮鸣音?
干啰音是由于细支气管以上呼吸道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形成湍流产生的声音,其病理基础是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管腔内肿瘤或异物阻塞、肿大淋巴结或纵膈肿瘤所致的外压性管腔狭窄。
干啰音分为哮鸣音(高调干啰音、哨笛音)、鼾音(低调干啰音),哮鸣音多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的,而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大气道的干啰音不用听诊器即可听到的,为之喘鸣。
关于听诊的科普小知识就介绍到这里了,
大家从这里都学到什么了呢?
希望同学们能够有所收获。
(学生记者:娄宇鑫)
编辑丨娄宇鑫
文稿丨娄宇鑫
图片丨娄宇鑫
校对丨张子欣
审核丨肖颖
终审丨陈树森
本期编辑:新闻中心
医药学院
公众
投稿邮箱丨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