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见心电图报告温馨提示专家建议 [复制链接]

1#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xftobacco.com/m/
常见心电图报告温馨提示专家建议建议每份心电图附上相应内容供受检者参考

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

自1901年WillemEinthoven用弦线式心电图机记录第一份心电图,迄今心电图的发展已逾百年。作为临床最常见的诊断工具之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成为“血、尿、便、影像学、心电图”五大常规检查之一。

在临床心电图检查中,患者做完心电检查后,拿到一份心电图报告后大多看不懂报告上的心电学术语,出于对自身健康的担忧问及心电图工作者,他们的回答通常很简单:我们只出具心电图分析报告,具体意义请咨询临床医生。患者到医生那里,可能会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也可能因为医生太忙而顾不上仔细解释。

这就导致一份有意义的心电图报告有时未能发挥应有的辅助诊断和预防保健的作用。

医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温馨提示内容择要包含在出具的心电图报告中供病患及其家属参考,以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知情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在常见心电图报告中,一般会出现“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等心电学术语。

出于日常保健和疾病预防的考虑,患者应当如何正确理解这些常见术语呢?

下面逐一进行说明。

1正常心电图

您的心电检测结果表明:心电图无明显异常,心率为次/min。

正常人体心电信号由心脏的窦房结发出冲动,即正常心律,也称窦性心律;正常成人的心率应在60~次/min。

这里还应指出:很多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可能正常,所以心电图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心脏病”。

有些心脏病往往在发作时有一过性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如心绞痛、早搏等),不发作时可能心电图是正常的。因此,即便没有明显不适,也建议患者定期监测心电图,以利于心脏病变的及早发现和早期治疗。

2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是指由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引起的心律。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内,凡是由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所形成的心律都统称为“窦性心律”。

正常健康人的心律一般总是窦性心律,但是很多器质性心脏病的基本心电节律也是窦性心律,所以窦性心律并非“健康心脏”的代名词。

正常窦性心律受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控制。在从事四肢运动、体力活动时或在情绪激动和进食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在休息、睡眠等安静情况下,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减慢。

根据心电图的起搏点可将心电图分为4类:窦性心律、房性心律、房室交接区心律和室性心律。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窦性心律。

3窦性心律不齐

在心电图检测中,窦性心律最长和最短的心动周期之差>0.12s,即称窦性心律不齐,多为呼吸影响所致。

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是生理性变化,一般屏气数秒钟即可消失,也不会引起临床任何不适,可以认为是大致正常心电图。

少数窦性心律不齐出现在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吗啡注射后;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或窦性心动过缓时,往往伴有窦性心律不齐。上述情况主要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只有做心电图检查时才能发现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不需要治疗。增强体质锻炼有助于改善窦性心律不齐。如是疾病导致的,则应治疗原发疾病。

4窦性心动过速

您的心电监测心率为次/min,提示窦性心动过速。一般认为:有窦性P波出现,心率>次/min,P-R间期≥0.12s时,即为窦性心动过速。

它可由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饮烈酒/浓茶/咖啡、吸烟等引起,应注意消除上述诱因;也可能在服用某些加快心率的药物后出现心跳加快;而一些病理因素,如发热、失血、休克、感染、心力衰竭、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缺氧、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以及心脏手术后也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一般窦性心动过速者会感到心跳很快,并无明显不舒服,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并无任何症状或不适。建议出现医院进一步诊治,临床上多采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维拉帕米、镇静剂、中药等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者的注意事项:应经常留意自己的心率和脉搏快慢,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避免观看恐怖或令人激动的影视节目和书刊,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心理平衡;保证生活规律化,避免熬夜,注意防寒保暖,少喝浓茶/咖啡,戒烟节酒;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水果,多吃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从而减少心动过速的发作。

5窦性心动过缓

您的心电监测心率为次/min,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老年人、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心率在60次/min以下。

主要考虑由血管神经性晕厥、颅内压增高、黏液性水肿、梗阻性*疸和药物(如洋地*、维拉帕米、胺碘酮、美托洛尔、利血平等)作用及高血钾、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引起。严重者可发生昏厥、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意外事件。

一般来说,心率在50次/min以上者,预后良好,也可能无任何症状;如经常在50次/min以下,甚至在40次/min左右,并伴头晕无力、黑蒙,医院诊治,必要时需安装心脏起搏器。如长期明显心动过缓,还可引起心脏扩大并发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窦性心动过缓者的注意事项:留意自己的心率和脉率变化,老年人外出需有人陪伴,夜间不宜独居一室;按时服用能临时提高心率的药物(如阿托品、沙丁胺醇、麻*素、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6窦性停搏

窦性停搏(又称窦性静止、窦性间歇、窦性暂停),指心跳停止2.5s以上。

窦性停搏多由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引起,也见于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常继发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及某些药物过量、心脏外伤和某种机械刺激(如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气管插管)。

偶尔的短暂窦性停搏不一定会出现临床症状,患者可能不自觉;但如果停搏频繁或停搏时间过长,患者可出现头昏、晕厥甚至死亡。

临床上建议针对病因,采取积极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对于窦性停搏短暂且很少发生、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心率≥50次/min者,一般无须治疗。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原发性疾病好转后,窦性停搏就可能改善。

对窦性停搏反复发作且出现明显的心慌、眩晕和眼前黑蒙等症状者,医院急救治疗,进行心电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处理,严重者应及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患者有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心跳加快,其激动的起搏点在心室以上的部位(如心房、房室结)。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突然出现心慌、气短、胸闷,严重者有窒息感或恐惧感,发作时间较长,还会出现血压下降,引发头晕、晕厥或心肌缺血。多数可突然自行中止发作;极少数持续几小时不终止,医院治疗。

发作中止后,患者随即可恢复正常。一般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偶有超过24h者。发作较少者,每年发作一两次;频繁者可每天发作数次。发作时心率为~次/min。

引起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是心脏传导系统进入先天性附加的旁路系统(肯特氏束、杰姆氏束和马海姆束),从而进入折返环;身体某种活动动作的牵拉(如举手、弯腰)促使附加的旁路打开,引起折返性传导,也有可能出现心动过速。

当心动过速发作时,可以通过简易地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就有可能中止发作。

具体做法包括/p>①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反射;②做深吸气和深呼气数次至十数次;③将脸部浸入盛满冷水的脸盆内,屏气十余秒或数十秒。采用上述做法中止发作的有效率约15%~35%。如仍不能中止发作,医院急诊治疗。

一般用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或三磷酸腺苷静脉注射,绝大多数患者在几分钟内便可中止发作;还可采用食管调搏技术的超速抑制法,也能立即中止发作。

如果心动过速频繁发作,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医院住院,通过心导管电生理检测探测到心内旁路,再利用射频消融术烧灼掉旁路传导,即可终身中止发作。

目前,该技术的成功率已达95%以上。除行射频消融术外,还可使用药物预防心动过速频繁发作。每天服用维拉帕米或美托洛尔,能够减少发作次数,但无法根治。如能找到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前身体活动牵拉动作的规律,则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类似的动作,从而可能减少或预防其发作。

心动过速频繁发作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注意自身安全(如开汽车时或从事高空作业者,当心动过速突然发作时,自身会失控),做好防范工作,以降低人身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8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室性早搏,称为室性心动过速(心率>/次);持续30s以上的称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短阵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多见。轻者出现心悸、不适;重者出现心慌、胸闷、头晕、黑蒙、晕厥,以致出现休克、血压下降和昏迷;严重者甚至可发展为心室颤动和心搏骤停。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危险性极高的心律失常心电表现,应予以积极救治。

室性心动过速多由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病)引起。症医院急救治疗;偶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且症状不明显者,也应加强心电图定期监测,根据病情需要,每天或每周监测一次或数次心电图。一旦出现相关症状或心电图异常,医院诊治,不能掉以轻心。

患者应加强自我保健: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睡前避免观看刺激的影视节目;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咖啡和浓茶,戒烟减酒;心情保持开朗平和,避免过度刺激、激动或忧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9偶发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次数<30次/h时,称为偶发室性早搏,可见于正常人、运动员或孕妇,也称为功能性室性早搏。

在过度吸烟、酗酒、饮用浓茶或咖啡、疲劳、情绪激动、发热、消化不良、腹胀等情况下,也可出现室性早搏。但病理性室性早搏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此外,在使用某些药物后、缺钾、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测都可能引起室性早搏。有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也有些患者早期有心慌、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心慌等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

笔者曾对0例体格检查结果完全正常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其中33.6%出现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次数平均42.5次/24h。

笔者调查后认为:次/24h以下的室性早搏应属在正常范围内。

有研究显示0%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受检者有偶发室性早搏。发生在健康人群中的偶发室性早搏,由于其并不影响心室排血量,因此不需治疗,也不必停工休息,患者预后良好。而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偶发室性早搏,主要是针对病因积极治疗,特别对多源性室性早搏,要及时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患者应该定期接受心电图监测,并经常自测脉搏,检查有否漏搏或停搏;一旦出现症状、漏搏或心电图异常,医院诊治。除此之外,患者应加强自我保健: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生活规律,睡前避免看刺激的影视节目;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咖啡和浓茶,戒烟减酒;心情保持开朗平和,避免过度刺激、激动或忧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0频发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次数>30次/h时,称为频发室性早搏。

在过度吸烟、酗酒、饮用浓茶或咖啡、疲劳、情绪激动、发热、消化不良、腹胀等情况下,也可出现室性早搏。但病理性室性早搏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此外,在使用某些药物后、缺钾、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测都可能引起频发室性早搏。有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也有些患者早期有心慌、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心慌等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频发室性早搏,主要是针对病因积极治疗,特别对多源性频发室性早搏,要及时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并嘱患者及时就医或住院监护治疗。严重者可能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甚至危及生命。

患者应该定期接受心电图监测,并经常自测脉搏,检查有否漏搏或停搏;一旦出现症状、漏搏或心电图异常,医院诊治。

除此之外,患者应加强自我保健: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生活规律,睡前避免看刺激的影视节目;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是缺钾引起的频发室性早搏,可多吃含钾较多的食物,如新鲜豌豆、脱脂奶粉、牛肉、香蕉、新鲜蘑菇、柑橘),少喝咖啡和浓茶,戒烟减酒;心情保持开朗平和,避免过度刺激、激动或忧郁;根据自己体质,适当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增强体质。

11 偶发性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30次/h时,称为偶发性房性早搏。

它可发生于正常人或孕妇,可在过度吸烟、酗酒、饮浓茶或咖啡、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血压突然升高、饱餐、便秘、消化不良、腹胀、失眠、体位突然改变等情形下发生,也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患者中。此外,应用某些药物后、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测和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低血钾/钙/镁等)都可能引起偶发性房性早搏。

发病时,有的人可无任何症状;也有些人在发病初期有心悸、乏力等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明显小于室性早搏。鉴于上述,应消除对偶发性房性早搏的紧张情绪。

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66.7%的患者出现室上性早搏,以房性早搏(平均每人116次/24h)为主。笔者调查认为:<200次/24h的室上性早搏或房性早搏,应属正常范围内。对于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偶发性房性早搏,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泮)是消除房性早搏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而言,只要消除病因、应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就可使房性早搏减少,甚至消失,通常预后良好。

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并经常检测自己的脉搏,看有否漏搏或停搏现象;一旦出现症状、漏搏或心电图异常,医院诊治。同时,患者还应加强自我保健,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应立即采取消炎、止咳、化痰等措施,控制感染;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规律的生活,睡前避免看刺激性的影视节目;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咖啡和浓茶,戒烟减酒;保持心情开朗、心境平和,避免受到过度刺激、激动或忧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2 频发性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30次/h时,称为频发性房性早搏。它可发生于正常人或孕妇,可在过度吸烟、酗酒、饮浓茶或咖啡、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血压突然升高、饱餐、便秘、消化不良、腹胀、失眠、体位突然改变等情形下发生,也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患者中。此外,应用某些药物后、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测和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低血钾/钙/镁等)都可能引起频发性房性早搏。

发病时,有的人可无任何症状;也有些人在发病初期出现心慌、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明显小于室性早搏。鉴于上述,应消除对频发性房性早搏的紧张情绪。

对于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频发性房性早搏,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泮)是消除房性早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般而言,只要消除病因、应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就可使房性早搏减少,甚至消失,通常预后良好。但是频发性房性早搏有可能诱发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乃至室性心动过速等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应高度重视。

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并经常检测自己的脉搏,看有否漏搏或停搏;一旦出现症状、漏搏或心电图异常,医院诊治。

同时,患者还应加强自我保健,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应立即采取消炎、止咳、化痰等措施,控制感染,以防病情进一步发展、增加治疗难度;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规律的生活,睡前避免看刺激性的影视节目;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咖啡和浓茶,戒烟减酒;保持心情开朗、心境平和,避免受到过度刺激、激动或忧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3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多在150~250次/min,分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和慢性(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两大类。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8%~10%),有关情况同室上性心动过速。这里主要介绍慢性(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

慢性(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是指心动过速持续存在,可以持续数月至十年以上。一般心率在100~180次/min,很少超过200次/min。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心慌感;有些患者虽然长期心动过速,但除了有轻度心慌和胸闷外,多无严重症状;心率较快者或长期持续者也有可能引起心脏增大和心力衰竭。

目前,慢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少数病例用洋地*、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或电击后可暂时中止。射频消融术对此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会引起心力衰竭的慢性房性心动过速。治疗重点是治疗原发性疾病,只有原发性疾病好转,房性心动过速才会相应地好转。

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并经常检测自己的脉搏,看有否漏搏或停搏;一旦出现症状、漏搏或心电图异常,医院诊治。此外,患者还应加强自我保健,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应立即采取消炎、止咳、化痰等措施,控制感染,以防病情进一步发展、增加治疗难度;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规律的生活,睡前避免看刺激性的影视节目;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咖啡和浓茶,戒烟减酒;保持心情开朗、心境平和,避免受到过度刺激、激动或忧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4 ST-T改变

心肌缺血和心电图ST-T改变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一定所有ST-T改变都存在心肌缺血,也不是所有心肌缺血一定有ST-T改变。除常见的冠心病外,还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心电图ST-T改变。

临床实践表明:心电图上明显的ST段抬高提示心肌损伤,而明显的ST段水平型压低提示心肌缺血。尽管T波改变也能提示心肌缺血,但可靠性不如ST段改变。现在的心电图报告往往统称“ST-T改变”,提示心肌缺血的可能,但实际上引起ST-T改变的因素有很多。

据文献报道:对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符合率仅为25%~50%;有时即便出现明显的ST-T改变,但冠状动脉造影并未显示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因此要切记:不能以ST-T改变轻易地诊断心肌缺血或冠心病,必须结合临床

情况,才能做出客观诊断,否则会导致误诊。有文献报道称:心电图对心肌梗死诊断的符合率为61.1%,心肌梗死定位诊断的符合率为49%,说明有40%~50%的假阴性和假阳性。

例如:在妇女更年期、心肌炎、心肌病、服用某些药物、电解质紊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兴奋、胶原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形下,均可能出现ST-T改变,因此必须结合临床分析才有明确意义。

建议针对引起ST-T改变的原发性疾病及其病因积极治疗,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健措施。

15 陈旧性心肌梗死

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在以往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后坏死的心肌基础上,产生瘢痕组织所致。

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情况和原有梗死的范围大小、病程长短等因素有关。原梗死范围越大,预后越差;原梗死范围越小,预后越好。病程短者,恢复时间不够,症状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恢复,症状会逐渐减轻。

通过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可以观察到病理性Q波;而根据异常Q波的部位,就能了解原梗死的大致范围和梗死心肌的部位。如果曾经发生的心肌梗死范围较小,若非心电图检测,患者往往不自觉,经反复询问后才回忆起既往曾发生过短暂的胸闷、胸痛,并发生了范围较小的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有的患者根本回想不起来何时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然而,范围较大的急性心肌梗死会造成心肌室壁瘤和心力衰竭,常能引起长期和严重的心电图异常与心律失常。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心慌、胸痛、气急等,主要取决于原有梗死的心肌情况和新发生的冠状动脉病变状况。

许多患者往往在原有梗死心肌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因此临床上要重视陈旧、新发生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进行心电监护;同时,既要积极治疗原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后遗症,也不能忽视对新发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是在相应的导联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Q波。如病变侵犯到心脏传导系统,还可能发生相应的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第8~12周,即进入“康复锻炼期”,一般可使患者恢复工作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康复锻炼;三个月后,达到陈旧性心肌梗死阶段。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随时进行心电(远程)监护。一旦出现心电异常或心慌、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减少工作负荷或运动锻炼负荷量。心电图正常、无不良症状者,可逐渐加大工作负荷和运动锻炼负荷量,直至恢复正常状态。

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同时,应积极开展二级预防,以降低心血管意外事件和再梗死的发生率。可采取的二级预防措施如下:

(1)严格戒烟,适当减酒。

(2)有计划地进行强度适当的体育康复锻炼,适当减轻体质量。每天早晚各运动锻炼一次,每次15~30min,锻炼后的心率以达到和接近110~120次/min为宜(有指南参考)。

(3)如急性心肌梗死后仍伴有高血压,一年死亡率将升高50%。积极的降血压措施非常重要,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空腹血糖不应超过5.6mmol/L。

(4)合理饮食,食物宜清淡、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浓茶和咖啡。

(5)保证生活规律化,临睡前不宜饱食,少吃零食。保证夜间睡眠质量良好,不宜独居一室,以防发生意外。注意防寒保暖,天冷外出时要戴好帽子和口罩。

(6)防止大便秘结,避免用力屏气排便。防止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7)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要消除恐惧和紧张情绪,疏解孤独和忧郁的心境,适当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保持平和的心态。

(8)积极配合医师进行药物治疗或实施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

16一度房室阻滞

成年人心电图上PR间期>0.21s,即认定为一度房室阻滞。

临床上,一度房室阻滞的发生率在心律失常中居第4位,仅低于窦性心律失常、早搏和心房颤动;它比二度房室阻滞的发生率高2~6倍,比三度房室阻滞高6~14倍。

许多病理原因均可能导致传导阻滞,如服用药物,电解质紊乱,感染(风湿热、心肌炎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房室束支的非特异性纤维化;此外,还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手术创伤、甲状腺病变、家族性房室阻滞、心脏肿瘤和结缔组织病等。在中青年人群中,一度房室阻滞的发生率为0.65%~1.1%;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可达到1.3%;也可见于部分存在窦性心动过缓的健康运动员和正常人(夜间明显),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为2%~3%。朱晓晓心电资讯

单纯的一度房室阻滞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除了心电图检查,其他检查手段无法诊断此病变。它通常是在体格检查中或诊断原发病变时才被发现,往往同原发性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如果一度房室阻滞病情稳定而不发展,通常预后良好。但对于PR间期特别长的一度房室阻滞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做电生理检查。朱晓晓心电资讯

如果心脏传导系统的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以上,则预后较好;否则,很可能发展为二度甚至三度房室阻滞,最终不可避免地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以防发生严重心动过缓,继而引发意外晕厥或心脏停搏。朱晓晓心电资讯

对于有晕厥史的一度房室阻滞患者,必须高度重视,应做电生理检查;如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以下,应及早安装心脏起搏器,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朱晓晓心电资讯

此外,也可试用沙丁胺醇治疗,每天服用1或2粒(4~8mg/d)缓释胶囊,可能有一定的帮助。辅酶Q10对改善心肌营养有一定的疗效,但必须采用较大剂量(~mg/d),剂量过小(30mg/d)则作用不大。朱晓晓心电资讯

一度房室阻滞患者应注意预防感冒,原因是感冒病*会侵犯心肌,加重房室阻滞。患者还要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有助于改善预后。朱晓晓心电资讯

17二度Ⅰ型房室阻滞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简称文氏阻滞,是指激动自心房传至心室的过程中,房室传导时间逐渐延长直至脱漏,但又立即恢复正常,之后再次出现房室传导时间逐渐延长直至脱漏,周而复始。

它的原发性疾病包括风湿性心肌炎、急/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尤其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等。此外,它也可能由多种心血管药物引起。朱晓晓心电资讯

在极少数运动员和健康青年人群中,也可检出变异性二度Ⅰ型房室阻滞。一般在夜间休息时、心率减慢时或仰卧位时,可出现这种传导阻滞,而在运动后、情绪激动和心率加快时可能消失。朱晓晓心电资讯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发作频繁时,有时也可能有心慌感。如无临床症状,这种传导阻滞本身无须治疗,而应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当原发性疾病好转,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可获改善,甚至消失;如果原发性疾病加重,二度Ⅰ型房室阻滞时间可能延长,甚至发展为二度Ⅱ型甚至三度房室阻滞。朱晓晓心电资讯

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可参考其原发性疾病和一度房室阻滞。

18二度Ⅱ型房室阻滞

二度Ⅱ型房室阻滞简称莫氏阻滞,是指激动自心房传至心室过程中有脱漏,不能确保每次心房激动均传至心室。

这种传导阻滞几乎均由病理性因素所致。当漏搏次数较少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可无明显症状,或有心悸感;如果心室漏搏次数较多,导致心室率<50次/min时,可出现头晕、无力、血压下降,甚至引起晕厥。朱晓晓心电资讯

二度Ⅱ型房室阻滞的原发性疾病包括风湿性心肌炎、急/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尤其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等。此外,许多心血管药物也可能引起这种传导阻滞。

对于该病,主要应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当原发性疾病好转时,二度Ⅱ型房室阻滞可改善,甚至消失;如果原发性疾病加重,二度Ⅱ型房室阻滞时间可能延长,甚至发展为高度甚至三度房室阻滞,并危及患者生命。此外,建议还应积极进行心电监护,如病情发展或症状加重,应随时随地准备急诊治疗,以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朱晓晓心电资讯

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应参考其原发性疾病和一度房室阻滞。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面色、呼吸、脉搏等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送医;

(2)出现心率减慢、自感头晕时,宜卧床休息;朱晓晓心电资讯

(3)严禁用力排便;朱晓晓心电资讯

(3)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4)随身携带可提高心率的药物。朱晓晓心电资讯

(5)注意补充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

(6)适当从事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朱晓晓心电资讯

(6)不宜情绪激动或发脾气。朱晓晓心电资讯

19三度房室阻滞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当来自房室交界区以上的激动完全不能通过房室交界区组织而抵达心室时,在阻滞部位以下的潜在节律点就会发放冲动,激动心室,出现逸搏心律。

三度房室阻滞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必须及时救治:一方面,应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性疾病,如及时控制各种感染性疾病,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和药物中*;另一方面,应针对房室阻滞本身进行治疗。

晕厥和眼前出现黑蒙,是三度房室阻滞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心率越慢,发生晕厥的概率就越高。如心率<25次/min,则可出现晕厥、意识丧失、抽搐、心脏骤停;如不及时施救,可导致死亡。但先天性三度房室阻滞者可无任何症状,通常也无须安装心脏起搏器。

对于一些暂时的、可逆性的原发性疾病(如洋地*中*、急性感染、电解质急性紊乱等),当病因消除后,三度房室阻滞可消失。然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等属于不可逆病变,且心室率<40次/min,其预后多为不良,此时心排血量会明显下降,发生心力衰竭,易致猝死,宜及早安装心脏起搏器。对大多数三度房室阻滞患者应持续予以心电监测,如有异常须及时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朱晓晓心电资讯

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主要参考原发性疾病、一度及二度房室阻滞的预防保健措施。三度房室阻滞患者外出时必须有家属陪伴,以备随时采取急救措施。朱晓晓心电资讯

20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指的是希氏束以下的右束支出现传导障碍,导致激动只能按照先左室后右室的顺序激动,从而出现传导延迟和QRS波增宽,心电图上表现为V1或V2导联出现R’波,I、V5、V6导联终末部出现增宽的S波,QRS波宽度ms,并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室内阻滞。它是心脏传导系统的阻滞,而不是心脏血管的阻塞,切不可混淆和误解。这种传导阻滞不会造成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也无临床症状;除心电学方法外,一般是检查不出来的。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如有症状,则是由原发性疾病引起的,这些原发性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变、心室扩大等。

此外,在心脏手术和心导管检查中以及某些药物的影响下,也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由于右束支细长,其极易受损而发生传导阻滞。经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和少数健康者,也可能发生这种传导阻滞,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检出率为0.%~1.0%。

单纯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本身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常无任何症状,预后一般较好,因此无须特殊处理。它的治疗要点在于治疗原发性疾病。朱晓晓心电资讯

对这类患者应定期随访观察,重视新的异常变化,并根据病情及时处理。如果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有左束支阻滞,则易形成三度房室阻滞,危险性明显增加,甚至可导致猝死。有研究者观察了名成年人,统计得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出现率为3.0%。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者与不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者相比,前者的死亡率明显升高。朱晓晓心电资讯

建议针对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的原发性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心电图的定期监测,如有变化应及时就医。

21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就是支配右侧心脏的传导神经被不完全阻断了。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这是束支传导阻滞的一种类型。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除QRS波时限<ms外,其他相同。

大多数的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者无器质性心脏疾病,临床也无任何症状,在正常人群中,报告有1%~47%可以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部分可能与右室肥大、右室心肌缺血和炎症有关。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在程度上比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要轻,只有5%的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发展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多年长期存在的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多无病理意义,预后良好。

但仍应注意心电图定期检测,如有QRS波增宽,仍应积极到心脏专科门诊就医,寻找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

22左前分支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也称为左半分支阻滞,比右束支阻滞少见,但比左束支阻滞多见一些。

男性多于女性,发生率为男女比4∶1。单纯左前分支阻滞本身可能无任何临床症状,如不做心电图检查不可能被发现,往往是在心电图体格检查或对原发疾病检查心电图时,才会被发现。朱晓晓心电资讯

主要诊断标准是电轴左偏达到-45°~90°,参考其他心电图改变,才能诊断左前分支阻滞,如果达到-30°~44°只能诊断为左前分支阻滞或不完全性左前分支阻滞,此时应密切注意动态变化,定期做心电图检查,持慎重态度。如果电轴左偏加重,向45°发展,可能是向左前分支阻滞发展,如果电轴左偏减轻,可能会向正常方向转化。当电轴左偏达到或超过-75°,尤其接近-90°时,应注意排除肺气肿和肺心病所引起的假性电轴左偏。

左前分支阻滞最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高钾血症和传导系统退行性变。朱晓晓心电资讯

因此对于左前分支阻滞,主要是治疗其原发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健措施。

如果合并有右束支阻滞,称为双束支阻滞,就应该高度警惕,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在心脏三条束支中(左前分支、左束支和右束支),只要有一条束支没有阻滞,就可以维持正常的传导系统工作。所以双束支阻滞时,还可以维持正常的心脏传导功能。基本上能保持正常的心率。但要密切监护心脏功能,注意有没有头晕,并观察患者的脉搏变化,如果脉搏<45次/min,就要及时就医,到医院做各项心脏功能监测,注意是否发展到三度房室阻滞。

如果发展到既有右束支阻滞,又出现左束支阻滞,就称为三束支阻滞,正常心脏的传导功能受损,形成三度房室阻滞。此时心房和心室的搏动分离,心房无法将心脏的激动传导至心室,只能依靠心室自己的激动来暂时维持生命,心室率就大大减慢(往往心率在40次/min左右)。经常出现眼前黑蒙和晕厥现象,预后不良,随时有生命危险,应紧急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以挽救生命。没有心血管并发症的单纯性左前分支阻滞,预后良好,是一种良性心室内阻滞。朱晓晓心电资讯

23电轴左偏

心电轴的检测是心电图监测中的一项指标,主要根据肢体导联心电图的R波和S波的振幅测算出来。朱晓晓心电资讯

心电图检查中应报告QRS心电轴的偏移状态,正常人的心电轴应该在0°~+90°,少数正常人可有轻度左偏,但不应超过-30°。所以在0°~-30°为电轴轻度左偏,应属正常或大致正常范围。如果达到-31°~90°为电轴左偏。-31°~-60°为中度左偏,多为病理性病变,如果达到-61°~-90°,提示有重度电轴左偏,多提示有明显的病变。要认真检查发生原因。朱晓晓心电资讯

单纯电轴左偏本身不会有任何临床症状,不做心电图检查也不可能发现电轴左偏。如果出现症状,是一些原发疾病的症状,电轴左偏只是原发疾病中的一种表现而已。最常见原因是心电图的左前分支阻滞,其次是横位心或横隔高位,心脏左移。朱晓晓心电资讯

还有左心室肥大、左束支阻滞、右室肌萎缩和右心室心肌梗死。要根据其病因进行分析和进一步诊治。电轴左偏本身并不需要处理。朱晓晓心电资讯

24电轴右偏

当心电图的电轴计算达到+91°~°为电轴轻度右偏,+°~°为电轴中度右偏,+°~-89°为电轴重度右偏。朱晓晓心电资讯

单纯电轴右偏本身并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只有做心电图检查时,才会发现有电轴右偏。电轴右偏见于垂位心以及6个月以下的婴儿,心脏右移、右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左室心肌萎缩和左室心肌梗死。必须根据其原发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和保健措施。朱晓晓心电资讯

25顺钟向转位

顺钟向转位是根据心电图胸导联的图形来决定的一种心电图评定方法,顺着时钟方向(12点到13、14、15点,16点到18、21、24点等)转位的称为顺钟向转位,反之为逆钟向转位(24点到22、20、18、16、14、12、10点等)。

一般心电图胸导联的V1和V2导联图形,在正常情况下是S波较大,R波较小,以S波为主;V3导联应该是R波和S波振幅相近,称为过度区;到了V4和V5导联,出现R波为主,S波变小。

如果V3导联的心电图变成为R波明显小于S波,就称为顺钟向转位,反之为逆钟向转位。出现顺钟向转位本身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多数有心电图顺钟向转位者也无任何症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是其原发疾病所致。应该对其原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及采取相应的保健和预防措施。轻度顺钟向转位属于正常范围和正常变异,中度和重度顺钟向转位,常为右心室肥大。

26逆钟向转位

逆钟向转位是根据心电图胸导联的图形来决定的一种心电图评定方法,逆着时钟方向(12点到11点,11点到10点,10点到9点,8点到7点等)转位的称为逆钟向转位,反之为顺钟向转位(12点到13、14、15、16、17、18、19点等)。朱晓晓心电资讯

一般心电图胸导联的V1和V2导联图形,在正常情况下是S波较大,R波较小,以S波为主;V3导联应该是R波和S波振幅相近,称为过度区;到了V4和V5导联,出现R波为主,S波变小。朱晓晓心电资讯

27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过早搏动(俗称早搏),约占到第3位。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占2%~4%,>75岁者约占11%~17%。房颤的发生率约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10倍,为心房扑动的14~24倍。

房颤的心电图主要表现是:心电图的RR周期不规律,P波消失,出现小f波。房颤可由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以及预激综合征、全身浸润性疾病、肺或全身性感染、手术、创伤、药物中*等因素引起。也可能有遗传因素,如家族性房颤。在某些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群中也有房颤发生,称为特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约占房颤总数的5%,预后良好,故也称为良性房颤。朱晓晓心电资讯

房颤时,心脏排出血量减少约25%~40%。一般可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最近提出分为急性房颤(48h内),初发性房颤(第3~7天),阵发性房颤(能自行终止发作),持续性房颤(发作可持续数月,但还有可能恢复窦性心律),永久性房颤。晓晓心电资讯

也有按照心率快慢分类,称为快速房颤(当心室率>次/min),发作时有明显心慌症状;缓慢性房颤(心室率<55次/min),如果心室率为45次/min,可能有头晕和黑蒙等脑缺血症状;如果心室率在60~次/min之间的房颤,多数无明显症状。但有时在早期房颤有明显心慌感,长期房颤患者可能“适应”而无明显感觉,少数在体检做心电图检查时才发现有房颤,自己可能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朱晓晓心电资讯

房颤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心房血栓脱落(房颤48h后,就有可能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引起重要血管栓塞,如脱落的血栓进入心脏冠状动脉就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如进入脑血管,就可能引起急性脑梗塞(脑卒中)。凡有房颤的患者,均应经常性的定期做心电图检查,或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医院进行检查和咨询,接受各种指导性治疗和预防保健意见。

目前房颤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术治疗,应根据心脏专科医师的意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必须认真按照医生规定服用抗凝药(华法林),一般每天服用1或片,具体要根据血液化验结果来调整,对预防血栓形成,防止发生脑栓塞和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同时要注意不能劳累,不能受凉和感冒。

28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是一种快速而有规律的房性异位节律,在心电图上出现大小相等,频率快而规则(~次/min),无等电位线的心房扑动波(F波)。

心房扑动是介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和房颤之间的中间型。三者之间可相互转化。主要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预激综合征、甲状腺机能亢进、某些药物影响等,很少见于正常人。朱晓晓心电资讯

心房扑动常为阵发性,突然发作、突然终止,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小时到数日,超过二周者称为持续性房扑,个别可达到数年。持续性房扑大多数转为房颤。朱晓晓心电资讯

心房扑动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其基础疾病和心室率变化。如心室率在60~次/min,可能无明显不适。心室率明显增快时,可有心慌、胸闷、头晕、精神不安、恐惧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朱晓晓朱晓晓心电资讯心电资讯

主要是治疗其原发疾病,同时要控制心室率,争取终止发作。可以用药物或射频消融术治疗。朱晓晓心电资讯

及时转成房颤,症状和不适也可能会减轻一些。持续性心房扑动,也能形成血栓,超过48h以上应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必要时也应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根治。其预防和治疗方案与房颤基本相似。朱晓晓心电资讯

29左心房扩大

心电图诊断左心房扩大(也称为左房扩大、左房肥大、左房肥厚),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P波的增宽(时限≥0.11s),还可能出现P波的双峰。主要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的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为二尖瓣型P波,应结合临床来判断。预防和治疗保健措施,主要根据二尖瓣的病变程度进行处理。患者应注意不能劳累,不能受凉。

30右心房扩大

心电图诊断右心房扩大(也称为右房扩大、右房肥大、右房肥厚),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P波增高,在某些肢体导联上电压≥0.25mV(P波时限仍应≤0.1s)。

心动过速时P波可能有暂时增高,等心率恢复后,P波增高的现象也可以消失。朱晓晓心电资讯

一般P波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肺心病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称慢性阻塞性气管炎)以及肺气肿,也可能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当血钾偏低,心房梗死,3相及4相右房内传导阻滞时P波也可能增高。必须结合病情的具体产生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诊疗和预防保健措施,一般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一旦有咳嗽和咳痰,医院治疗,不能拖延。朱晓晓心电资讯

31左心室肥大和左心室高电压

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也称为左室扩大、左室肥大、左室肥厚),程度较轻者,也可称为左心室高电压。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胸导联中V1导联S波加深和V5导联R波增高。左心室肥大严重者,往往伴有左束支或其分支的传导阻滞。常由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病变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等病变引起。朱晓

心电资讯

左心室肥大和左心室高电压的原发疾病如果较轻,患者本身不一定有明显的不适,其出现的症状和变化,主要取决于原发疾病的病情和严重程度。因此主要是针对其原发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朱晓晓心电资讯

32右心室肥大

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大(也称为右室扩大、右室肥大、右室肥厚),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肢体导联和胸导联中的R波增高。右心室肥大常见于心脏右心房和右心室负荷增加的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房间隔缺损,三尖瓣病变)和肺源性心脏疾病等。

右室肥大的原发疾病如果较轻,患者本身不一定有明显的不适,其出现的症状和变化,主要取决于其原发疾病的病情和严重程度。因此主要是针对其原发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

33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也曾称为预激症候群,W-P-W综合征,吾-巴-怀综合征。

一般正常心脏的传导系统,心房传导到心室是通过房室结和希氏束传导的。人群中有0.1%~0.3%在心脏发育过程中残存了附加的肌束,联系了房室的传导,称作为旁路,这种旁路的传导速度比正常传导的速度快,一旦进入旁路传导,就较快的形成心室激动,也就是跳过了房室结或希氏束的正常传导途径,而预先激动了心室活动,简称预激。

这种预激能引起一系列的病变(阵发性心动过速),故称为预激综合征。这种预激形成时会造成一种折返现象,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如果只有预先激动的心电图形,没有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上叫做心室预激或心室预激心电图现象,临床上常用的是阵发性心动过速。80%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1%~39%伴房颤,严重者也有心室颤动而猝死。

文献报道儿童患者猝死率为1%,成人约为3%。预激综合征引起的原因,常有如下四种/p>

(1)“先天性”预激综合征:“先天性”预激综合征是由于胎儿发育期间,有一些心脏传导的“叶状传导组织”,在出生后应自行退化或消失,如出生后没有完全退化或消失,就形成了旁路,而会诱发心动过速。

(2)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有旁路,特别是三尖瓣和二尖瓣的先天性畸形,往往合并有旁路存在,是同源性疾病。

(3)后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是原有预激朱晓晓心电资讯

旁路存在,但是没有发病机会,当心肌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外伤等疾病发生时,导致旁路的传导功能显现出来,而致心动过速发作。

(4)家族性预激综合征:家族性预激综合征是一种通过单基因遗传突变所致,多数是AD遗传。朱晓晓心电资讯

已有较多文献报道,可以合并有多条旁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医院心脏科检查和诊断,根据检查结果,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预激综合征有90%因阵发性心动过速而就诊时发现。在发作的间歇期不发作时,应避免劳累,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有早搏出现,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动过速发作同时合并有房颤(特别是出现宽QRS波时),有生命危险,医院就诊。应注意禁用洋地*类药物和维拉帕米,否则往往会诱发心室颤动,导致死亡。

如有条件,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应考虑做射频消融术治疗,根治率可以达到95%以上。

34短P-R间期

短P-R间期曾称为LGL综合征,过去被认为是预激综合征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基本不再使用该名称,现在统一称为短P-R间期或短P-R间期综合征。

心电图特点是P-R间期缩短到0.11s或0.10s(正常应≥0.12s),而QRS波在正常范围(≤0.10s)。

有时可以像预激综合征一样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如果从没有过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则和正常人一样,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不适,故有人认为:这种短P-R间期而QRS间期正常是一种正常生理变异,不一定有病理学意义,也无需任何治疗措施。但应经常到心脏科随访观察。如有变化,应及时采取合理应对措施。频繁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者,应采取适当的阻滞剂或钙拮抗剂药物治疗,必要时也应考虑射频消融术治疗。

35早期复极综合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以往多数文献认为是一种常见的正常心电图变异,表现为ST段和J点一起抬高,休息时更为明显,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多为良性改变。

但是近十年来,发现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出现突然猝死。并对早期复极综合征进行深入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人群中,尽管是良性改变,但是这种“健康人”在病*感染或血钾降低情况下和交感神经系统极度不平衡时,可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死亡。

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能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健康人”而予以忽视。

近年来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遗传性疾病,是一种危险程度很高的J波综合征,因此要经常到心脏科检查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治疗。特别在出现上述提及的异常情况下,患者更要及时到心脏专科进行诊治。

为了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常见心电图报告背后的临床意义,使心电图报告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更好地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倡导关爱病患的医学人文精神,经中国远程心脏监护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山西省医师协会心电图医师分会相关专家商议,由顾菊康教授、王红宇教授执笔、30多位专家参与,共同编写了《常见心电图报告温馨提示专家建议》(初稿),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多提宝贵意见。

中国远程心脏监护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山西省医师协会心电图医师分会执笔人:顾菊康王红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