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了解二十四节气,就能够了解在不同季节,我们的衣食住行该注意些什么,养生要“顺四时,适寒暑”,养生机理是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体生命活动应当与大自然的节律变化相对应,才能保障健康长寿。
大自然年复一年重复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阴阳四时,万物之始终,顺之则治,逆之则乱”,人与天地相合身体才能健康。
李时珍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是告诉我们要想延年益寿,就应该了解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作用。
寒凉性食物
寒凉性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这类食物包括有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苹果、梨、柿子、荸荠、菱角、桑葚、番茄、黄瓜、苦瓜、冬瓜、白萝卜、丝瓜、莲藕、茭白、竹笋、慈姑、蕨菜、马齿笕、芹菜、淡豆豉、海藻、海带、螃蟹等等。
温热性食物
温热性食物多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其中辣椒、花椒、芥子、鳟鱼等为热性食物,樱桃、荔枝、龙眼、杏仁、石榴、栗子、大枣、胡桃仁、大蒜、南瓜、生葱、姜、韭菜、小茴香、鳝鱼、鲢鱼、虾、海参、鸡肉、羊肉、鹿肉、火腿、鹅蛋等为温性食物。
平性食物
大头菜、海蜇、黄鱼、鲤鱼、猪肉、猪蹄、牛肉、甲鱼、鹅肉、鹌鹑、鸡蛋、鹌鹑蛋、鸽蛋、蜂蜜、牛奶等等。
我们在平日的饮食搭配上应根据食物的性质和作用合理调配,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的辨证用膳,这也是避免机体早衰,保证机体正气旺盛的重要条件之一。历代医家和养生家之所以重视养护正气,就是因为将其视为机体强壮的根本所在。
“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此乃延年益寿之根本大法。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
天气乍暖还寒,人体腠理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力减弱,应要注意保暖。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
该节气期间湿气重,当心脾胃受伤害,祛湿极品非“薏苡仁党参粥”莫属。其食材只需两样:一是薏苡仁,二是党参。薏苡仁党参粥的做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取薏苡仁30克洗净后滤去杂质,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洗净后切成薄片,粳米克淘洗干净,然后将三者放入锅中,并加入毫升清水。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撤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上约半小时。等到粥熟后,可依据个人口味放入冰糖调味。在焖煮一会后,就可以吃了。每天拿来当早餐吃很不错,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补气补血,实在是物超所值的滋补佳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由于气候变暖,春天是肝病多发的季节,也是各种疾病多发的季节。
哪些症状或疾病与肝脏有关呢?春季常见的肝区疼痛,眼睛干涩,困倦,头顶痛,咽干、口苦、打嗝,腹泻,手脚抽筋,过敏等都与肝有关,是肝应春时的表现。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不妨在饮食上吃些养肝的食物,例如将加班的零食换成话梅、杏脯之类,别吃伤肝的甜味夹心饼干;绿色蔬菜也要作为晚餐的必备,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叶菜对应人体的肝胆,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另外,有一种叫女贞子的中药,也具有补肾滋阴的功效。
清肝火,最常用的莫过于菊花了。菊花有克制燥气的功效。因此对肝火过旺的朋友来说,食用菊花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每天喝点菊花茶,可有效减轻因肝气生发太过而形成的春困、头重脚轻、流鼻血等症状。
春分(每年的3月20或21日)
由于春分交节的这几天,天气变化剧烈,温度与湿度往往相差很大,气候的骤变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体弱者容易生病,旧病者容易复发,如高血压、心脏病、月经失调、眩晕、失眠、痔疮等症都是春分前后的多发病。另外,这个节气也是精神病、过敏性疾病等疾病易发的时间。所以,春分前后,要注意避免情绪的波动,多进行户外活动,将一切烦恼置之度外,迎风顺气、随风送忧。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6日)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人们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早锻炼、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此时,各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复发,因此,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发物”。这一段时间是高血压的易发期,高血压患者对此要高度重视。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
节气期间要防止脾胃病的发作。注意防治风湿性腰腿痛等疾病,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在饮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药、荷叶、芡实、冬瓜、陈皮、白萝卜、藕、海带、竹笋、鲫鱼、豆芽等。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7日)
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一旦到了这个季节,容易变得烦恼不安,易发脾气、急躁。夏季心火旺,败火最安全。不管天气如何炎热,我们都需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唯有如此,才可取得“心静自然凉”的效果。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
湿热重,当心风疹。小满后雨量开始增加,湿气较重。再加上气温升高,人若贪凉卧睡,极易引发风湿症等各种皮肤病。所以,此时养生一定要注意“未病先防”,平时多吃一些具有清热利湿效果的食物。生活中一些食物就有很好的祛湿效果,比如说辣椒、姜等辛类食物。在起居上,也应顺应阴阳消长的规律。既此时应晚睡早起,以顺应体内阳气的生发。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
这一时节又被称为“霉雨”季节。要注意多做运动,以利于气血的运行。另外中午最好休息一会,以利于体力的恢复。在饮食方面,应坚持减酸增苦的原则。
南方多雨极易引起脾湿,脾主肌肉,四肢也会困乏无力,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健脾祛湿。由于这个时候极易出汗,为了防止湿邪入侵,被汗水阴湿的衣物一定要及时更换,并经常冲澡。冲澡可使皮肤毛孔舒张,有利于“阳热”的发泄。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
夏至气温高,“三高”老人警惕“热中风”,要学会偷闲消夏,夏季煲解暑汤对身体再好不过。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
谨防暑湿致水肿,祛湿是关键,脾虚生湿,掌握简单的穴位按摩可以达到祛痰湿的目的,还可以防止其他慢性疾病。丰隆穴配合承山穴可以很好的祛痰湿。丰隆穴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处。按摩丰隆穴,一直有祛湿化痰的功效,还能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经络疏通、健脾利湿之后还能达到祛脂减肥的目的。方法很简单,每天用大拇指采用点按式的方式按摩此穴1--3分钟即可。承山穴位于人体小腿后面正中,肌肉浮起的尾端极。用指按住此穴,坚持1--2分钟,或揉此穴5分钟亦可。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
大暑期间的厌食症状,首先应祛除脾胃的寒气。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
该节气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
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
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如春分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法之一。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
霜降乃深秋之季,应以平补为原则,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
是冬季的开始,寒潮多发注意保暖,冬季的饮食调养要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传统。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
小雪节气,意味着气温持续走低,天气寒冷,降水状态由雨变成雪。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不妨用管子的愉悦调神法“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个别年份为当月6日或8日)
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
冬至养生要注意“冬藏”,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这一节气的到来期间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要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至、卧不极疲”。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
小寒宜养肾,保护脾胃。小寒期间,我们也可以熬点粥吃,像糯米,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吃了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所以在寒冷的冬天,熬点糯米粥也是养脾胃的好方法,而且糯米还具有御寒的作用。
三餐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素搭配是养脾胃的重要原则。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
逐渐清淡是关键,在大寒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让膏粱厚味的食物与清淡的食物一块吃,以使脾胃慢慢适应由高蛋白食物向高纤维食物的过渡。荤素搭配才是健康之道,既吃一些能够补充营养的高蛋白食物,像羊肉、牛肉,又要注意摄入一些蔬菜、像萝卜、白菜等,让饮食慢慢向清淡过渡。这样不仅可以为春天的清淡饮食打好基础,又可以为冬天的养生进补做好扫尾工作。若平时经常生气,性子特别急,那么不妨在泡茶的时候选择玫瑰花、苏子叶;每种大概约10克--20克,加入毫升开水,泡20分钟左右,可以在一天内分2次饮用。另外注意反季节蔬菜不要吃。
“依天时而动。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也就是说做事要符合自然规律,违反自然规律常常会不得善终。反映到饮食上就是我们吃的东西要根据四时气候阴阳节气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达到天人合一。反季节蔬菜正以一种我们不曾注意的方式伤害着我们的身体。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二十四节气与养生的情况,希望能够促使大家更好的养生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