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知青往事当年他被困在老乡家的菜窖里,后来 [复制链接]

1#

刘玉军师傅是留守在敦化的延吉知青,当年一起到敦化县秋梨沟公社下乡插队的延吉知青,就他一人留在了敦化。他当初为什么没能回到延吉,原因是他当年做了一件难为情的事情,被困在了老乡家的菜窖里,在菜窖里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再后来他就娶了老乡家的姑娘,实际上是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

当年为什么会被困在菜窖里?事情的经过,要从刘玉军到敦化下乡插队说起。

那是年的秋天,高中毕业的刘玉军和一帮初中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到最艰苦的农村去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实,高中毕业的刘玉军原本不用下乡插队,街道上已经为他申请了就业岗位,他马上就可以到环卫所上班了。

刘玉军坚决要求下乡插队落户,一是他在学校时就是班干部,他想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刘玉军不喜欢环卫所的工作,他不愿去扫马路或掏厕所。

当初一部分同学去了近郊的菜队或生产队,刘玉军他们则来到了距离延吉三百多里路的敦化县秋梨沟公社,他们十六名延吉知青被分派在南河七队,临时住在了生产队的三间土坯房子里。他们十六名延吉知青算作一个知青集体户,十八周岁的刘玉军被推选为知青集体户户长。

图片来源网络

刘玉军他们是10月份来到南河大队的,当时田间的玉米和大豆已基本收割完毕,张新法队长正在带领社员们在菜地为社员们分秋菜。

按理说,知青们刚来插队落户,还不能分到当年的秋菜。因为知青们还没有参加过生产劳动,没挣下工分,也就没有分秋菜的资格。张队长跟社员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也让新来插队落户的知青参与分秋菜,没有秋菜,一个冬季和春季他们吃什么呀。

最后,十六名延吉知青也分到了和社员们一样多的秋菜。秋菜的品种还真不少,有土豆、萝卜,还有白菜和大葱,十六个知青分到的秋菜都堆在了队部的院子里,给知青们做饭的李婶(李会计的媳妇)负责帮着知青们整理晾晒秋菜。张队长还计划给知青们挖个菜窖,没有菜窖,那么多秋菜也没办法保存啊。

分完了秋菜,场院里晾晒的粮食交公粮的交公粮,种子粮和储备粮该入库的入库,忙完了这些,秋收也就结束了。秋收的结束,也正是东北农村冬季农闲的开始。

虽然是冬季农闲,社员们也要出工劳动,那个季节的劳动量很小,一天只干半天活,基本上属于磨洋工。眼看着就要到冬季了,社员们上午出工劳动,午后就到林子里砍一些烧柴,为冬季取暖提前做准备。

知青们烧炕做饭也离不开烧柴,他们也要跟着张队长去打柴。林子里烧柴有的是,很快就能砍一担柴。要是把一百多斤重的两捆烧柴从林子里挑回队部,可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女知青,挑一趟烧柴回来,一路上要歇好多次,肩膀压得又红又肿。

看知青年龄都不大,挑柴确实吃力,张队长就安排队里的车把式李占平赶着队里的牛车,给知青们拉了几天烧柴,直到队部院子里堆积的烧柴差不多够烧一个冬季了,张队长才不让李占平给知青们拉柴火了。

经过七八天的接触,知青们都和李占平熟悉了,李占平很善良也很随和,知青们都喊他刘叔。每次去打柴的时候,他都让知青们坐到牛车上,他从来不坐车。

李占平家有三个闺女,没有儿子。因为他老婆没能生出儿子来,李占平没少和他老婆生气。乡亲们都说李占平不应该责怪他媳妇,生男孩生丫头是老爷们的事情。张队长的媳妇还当面对李占平说:“占平兄弟,我问你,地里种了谷子能长出高粱来吗?以后你可不许再跟弟妹闹别扭了。”

从那之后,李占平再也没跟他老婆闹过别扭,因为他也觉得理亏。

李占平家的大姑娘叫李春兰,当年十八岁。老二叫李冬梅,当年十六岁。老三叫李秋香,当年十四岁。要说李占平家这三个丫头吧,那是个顶个的漂亮,在南河大队,可是出了名的三枝花。

自从延吉知青来插队落户,李占平就开始注意观察在七队插队的男知青,他觉得城里来的知青不光是有文化,长得也好看,就连走路的姿势都跟农村人不一样。李占平很喜欢这九名男知青,他总是在想,自己没有儿子,要是能招一名城里来的知青做上门女婿,那该多好啊。

空闲时间,李占平就经常到队部来找男知青闲唠嗑,有时还把自己种的葵花籽给知青们端一瓢来。因为刘玉军会唠嗑,长得也好看,还是知青集体户的户长,李占平特别喜欢刘玉军。

那年腊月二十五,李占平在林子里套了两只野兔,回到家他就把两只兔子收拾干净,让他老婆炖在了锅里。李占平看看院子里劈好的烧柴还没来得及码垛,他就跑到队部,叫刘玉军来帮他干活。

也就十来分钟的时间,刘玉军就把那些劈柴堆放整齐,他顺手拿起立在墙根的扫帚把院子扫干净,和李占平打了一声招呼就要回集体户。李占平一把拉住他说:“玉军,在这吃晚饭,你看看你婶子给你做了啥好吃的,快进屋。”

盛情难却,刘玉军只好跟着李占平进了屋。

很快,两大碗香喷喷的兔子肉就端上了饭桌,还有新煮的玉米碴子粥。吃饭的时候,李占平和他老婆一个劲给刘玉军往碗里夹肉。那顿饭,刘玉军可真吃饱了,两大碗兔子肉让他一个人吃了一半还多。

吃完晚饭,李春兰端来了炒瓜子,还抓了两把松子放在了刘玉军面前。那次刘玉军和李春兰是第一次那么近距离接触,看着貌若天仙的李春兰,刘玉军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了心跳加快的感觉。

之后的日子里,李占平家做了什么好吃的,他就借故让刘玉军来帮他家干活,其实就是为了让刘玉军来吃饭。刘玉军也明白李占平是为了让他来吃饭,因为有时说让他来帮忙干活,李占平家根本就没啥活可干。

渐渐地,刘玉军就和李春兰熟悉了,不忙的时候,李春兰也到知青集体户来玩,她说是来找女知青唠嗑的,其实就是为了看望刘玉军。李春兰每次到知青集体户来玩,都会帮着知青们烧火做饭或刷锅洗碗,有时也帮着知青们缝纽扣或缝补衣服,知青们都很喜欢李春兰。

年夏天,知青们都搬到新建的房子里居住了。新建的知青集体户虽然离李占平家远了一些,可李春兰还是经常到集体户来帮知青们做饭。李春兰知道刘玉军爱吃煎饼,她还和她妈一起为知青们推磨糊摊煎饼吃。

那年秋天,队里分了秋菜,为了储存过冬的秋菜,刘玉军就带领知青们挖了一个大菜窖。没料到他们居住的地方地势太低,只挖了一米多深就出水了。没办法,只好又把挖出的土回填了三十公分,上面用松木干和玉米秸秆做了顶盖。那年的秋菜,只有一半放到了菜窖里,其余的都堆放在了外屋地。

到了腊月,堆放在外屋地的白菜和萝卜基本吃完了,没吃完的萝卜长出了芽子,白菜也不能吃了。刘玉军就拿个土筐到菜窖里去拿土豆和白菜,到了菜窖一看,顿时傻眼了,上面的白菜全冻了,下面的土豆和萝卜都泡在了水中,根本就不能吃了。

图片来源网络

没菜吃也不行啊,作为集体户户长的刘玉军得想办法啊。思来想去,也没想出好办法,刘玉军只好去找张队长,张队长二话不说,就到他家菜窖里给知青们装了一筐土豆,一筐萝卜,让刘玉军挑回了集体户。

这两筐菜吃了十多天,大家又没菜吃了。那天晚饭后,刘玉军看外屋地还剩下两个干巴萝卜,咸菜疙瘩也没有了,明天正好该他做饭,他不想让大家说他这个集体户长当得不称职,他必须为大家解决吃菜问题,因为大家已经两天没吃菜了。

琢磨了半天,刘玉军提着一个土筐就走出了集体户,他原本想去李占平大叔家要一筐土豆或萝卜。可到了李占平家的院子里一看,李占平家的屋里都没亮灯,应该是睡下了。

这么晚了也不好意思敲门了,刘玉军犹豫了一下,径直走进了李占平家堆放烧柴的仓房里。菜窖就在仓房下面,刘玉军对李占平家的菜窖很熟悉,因为李占平家储存秋菜的时候,刘玉军给他家帮过忙。

在南河大队,李占平家的菜窖是最大的,菜窖两米深,面积像半间房子那么大,要踩着一架梯子才能进到菜窖里。

刘玉军摸索着打开菜窖的盖板,提着那个荆条土筐,踩着梯子下到了菜窖里。菜窖里伸手不见五指,刘玉军摸索着装了一筐萝卜和白菜,回头踩着梯子就要从菜窖里往上爬。刚上到一半,只听咔嚓一声,梯子突然断裂,刘玉军从梯子上摔了下来。

梯子断为两截,刘玉军想踩着那半截梯子从菜窖里攀爬上来,结果那半截梯子的横担又被他踩断了。在菜窖里折腾了半天,刘玉军根本没办法从菜窖里攀爬上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刘玉军在菜窖里感觉到了寒冷和恐惧,他呼喊了好几次,熟睡中的李占平一家人根本听不到他的呼喊。大约半夜的时间,刘玉军迷迷糊糊在菜窖里睡着了。

知青集体户的知青们看刘玉军到了半夜还不回来,大家以为他又去牛棚找饲养员张大爷听故事去了。张大爷是一位老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刘玉军最愿意听张大爷讲以前的抗战故事。

到了天亮的时候,赵延光发现刘玉军一夜未归,他有些害怕了,刘玉军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啊。他赶忙叫醒大家,慌忙穿衣下炕,大家分头四处寻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刘玉军,刘玉军没去牛棚,也没去张队长家要菜。几个生产小队的知青集体户都找遍了,还是没有刘玉军的任何消息。

张队长得知刘玉军是提着一个土筐出去的,张队长断定刘玉军是为知青们弄菜去了。张队长第一个就想到了李占平家,他知道刘玉军和李占平家的关系最好。

张队长和两名男知青来到李占平家的时候,李占平一家人正准备吃早饭,李占平听说刘玉军一夜未归,他也吓了一跳。

当李占平领着张队长来到仓房时,菜窖的入口敞开着,菜窖里还微微冒着热气。张队长对着菜窖喊了好几声,才听到了刘玉军的回答,他还在菜窖里熟睡呢。

从菜窖里上来,刘玉军首先向李占平大叔说明了情况并道歉,李占平说吃菜随时来拿,这倒没啥,又不是外人,用不着道歉。李占平还说,菜窖里的梯子年头多了,有点腐烂了,早就该换了,没想到让刘玉军吃了这个亏。

随后,村里就有了传言,说刘玉军到李占平家沟引人家的大姑娘,被李占平给扔进了菜窖里,在菜窖里呆了一晚上,都冻感冒了。任凭李占平一家人都出来为刘玉军澄清事实,可村里的传言还是没办法控制。

张队长和知青集体户的知青们也都站出来为刘玉军澄清事实,可这样做也是于事无补,就如补锅匠擦脸,那是越抹越黑。刘玉军百口莫辩,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刘玉军那个委屈呀,真的是想哭都找不到地方。

那年回延吉过春节,刘玉军把自己的委屈告诉了父母,他父亲安慰他说:“谁爱说啥就说啥吧,这也不是你的错。既然人家李占平叔叔一家没有责怪你,你也不要冷落了人家。”

直到年春天,两次招工都没有刘玉军的名额,刘玉军可是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啊,他还是知青集体户的户长,也确确实实为知青们做了很多事情,在生产队参加生产劳动也是最积极的。为此,刘玉军很不理解。

那年初夏的一天中午,在收工回家的路上,张队长问刘玉军:“玉军,你也不小了,我想给你介绍一个对象,不知你愿意不愿意?你看李占平家的大闺女春兰多好的一个姑娘啊,长得漂亮,人也善良,还读过书。李占平一家人也都很喜欢你,特别是人家春兰,对你更是没说的,谁背后说你一句不是,她都跟人家急眼。”“队长,婚姻大事我得征求一下我父母的意见……”刘玉军小声说道。

说句实话,刘玉军那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李春兰,村里的年轻小伙子也都喜欢李春兰,就连他们一起插队的知青们都说李春兰是南河大队最漂亮的姑娘。每当有人上门给李春兰介绍对象时,刘玉军心里就很紧张,他生怕李春兰成了别人的媳妇。

没多久,刘玉军就收到了他父母的回信,他父母的意见是尊重他的选择,但还是非常希望他能招工进城,离开农村。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考虑,刘玉军答应了这门亲事。李占平这人很爽快,他当即表态,一分钱的彩礼都不要,结婚后要是不愿住在外面,就住在他家,他家正好有一间多余的房子。

年秋后,刘玉军和李春兰结婚了,婚后他们在队部的那两间旧房子里居住了一个月,就搬回了李占平家。那一个月的时间里,刘玉军和李春兰都是回到李占平家吃饭。当初李占平让刘玉军夫妻俩到队部里借住,就是为了刘玉军着想,自己明明娶了上门女婿,他对村里人却说的是嫁闺女,他不想让刘玉军感到难为情。

婚后的生活幸福又甜蜜,刘玉军感觉很快乐,他和岳父母的关系也很融洽,一大家子人很和谐,很和睦。儿子三岁那年,刘玉军被招工了,他成了林场防护站的一名宣传员。当时在南河大队插队落户的延吉知青已经都离开了那里,在上百名插队知青中,刘玉军是最后一个被招工的。

在林场工作了两年多,刘玉军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他很快就被调到了县林业局,走上了领导干部的岗位。不久,李春兰也被招到林场工作,不是走后门,是正常的招工,算是享受了知青家属待遇。

等儿子上了大学,刘玉军在城里也有了宽敞的住房,他很想把岳父母都接到城里,好好孝敬岳父母,毕竟自己是岳父母招的上门女婿。李占平老两口却说他们不习惯在城里生活,农家院里能养鸡能种菜,农闲时节还能到邻居家串门唠嗑。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家小女儿秋香两口子养了十几头牛,李占平要帮着小女儿照看牛群。

刘玉军的父亲去世后,刘玉军就把他母亲接到了敦化一起生活。李春兰对待婆婆比对待亲妈还亲,她说丈夫很爱她,她也很爱自己的丈夫,她要感谢婆婆送给她一个好丈夫。

现在,刘玉军和他老伴还生活在敦化,有时也到青岛儿子家小住一段时间,他说儿子家不是自己的家,延吉已经成了他的故乡,敦化才是他和老伴的安乐窝,因为他的大半生都是在敦化度过的。

图片来源网络

说起自己做上门女婿的事情,刘玉军大哥苦笑着说:“我这个上门女婿就是徒有虚名,对岳父母身上,我还不如两个连襟做得到位,岳父母反倒为我们操了不少心,我儿子也是岳母带大的。我这岳父母,就像亲生父母一样,对我比亲儿子还亲,只可惜当时我一直在忙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岳父母的生活。等我退休了,岳父母都不在了,我连孝敬岳父母的机会也没有了。”

是啊,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对:父母健在当尽孝,莫等他日空后悔。刘玉军大哥没能好好孝敬他的岳父母,这件事成了他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作者:草根作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